[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透明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2470.5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龙;赵长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姑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陆金星 |
地址: | 2151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透明 水性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透明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战略目标,随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与建筑配套使用的防水材料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防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产的防水材料品种繁多,可分为四大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胶粘剂、刚性防水材料等。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多样化、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建筑外观更高的追求,现有防水材料无法满足人们的选用,特别是针对建筑外墙(外围)的防水,沥青卷材、高分子卷材施工困难,不能选用,目前市场认可的沥青防水涂料、聚氨酯由于颜色深或不耐老化也不合适使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由于涂料各组分折射率的差异不透明,遮底,并且耐老化性方面偏弱,外露使用亦不合适。
目前外墙工程中要求不遮底所采用的防水措施一般有:(1)喷涂防水材料,如有机硅防水剂、水玻璃类防水材料。有机硅防水剂与羟基作用后,具有憎水效果,雨水沿墙滑落,但是其不具有抗水压能力,若水压大,则失去防水作用,其次这种材料耐候性不佳;水玻璃类防水材料在立面墙体渗入深度有限,并且防水条件严格,要求墙体施工前湿饱和、墙体无脱模剂油污物,否则无效;(2)辊涂纯乳液,如EVA乳液、纯丙烯酸乳液,但是EVA乳液耐水性差,限制其应用;纯丙烯酸乳液耐候性相对好,可其耐污性差,粘油粘灰,墙面易肮脏、灰暗,导致遮底,透明性差;(3)溶剂型防水涂料,这种材料物理性能好,耐老化性佳,但是溶剂易挥发,会污染环境,施工中也易出事故,有的工程禁止使用。
就目前情况看,建筑外围(外墙)的防水还远未得到业界的重视,是建筑防水中的薄弱环节,并且目前还未见符合外墙防水特点使用的防水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透明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涂料可外露使用,透明不遮底,不影响建筑外观,耐水压力大,力学性能优异,环境友好,施工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用透明水性防水涂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70~80%;
成膜助剂 0.8~1.6%;
促进剂 0.8~1.6%;
硅纳米材料 0.5~1.0%
渗透剂 0.02~0.06%;
紫外线吸收剂 0.3~0.8%;
增稠剂 0.5~1.2%;
消泡剂 0.1~0.3%;
余量为水;
其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水溶性聚氨酯;所述渗透剂为水溶性氟表面活性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其可以选用现有商品,如选用SPA-202消泡剂(上海同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N345消泡剂(上海田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水溶性聚氨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成膜助剂为丙二醇;所述促进剂为三乙醇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纳米材料为预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其中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含量为0.15~0.4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渗透剂为全氟辛基环酸钠、全氟辛基环酸钾或全氟辛基磺酸铵;所述增稠剂为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或碱溶胀型丙烯酸酯增稠剂。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又称UV-284;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均匀分散在防水涂膜中,吸收250~350nm范围的紫外光,避免涂膜被灼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建筑用透明水性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按比例将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成膜助剂、促进剂、硅纳米材料、渗透剂、紫外线吸收剂、水加入反应器中,搅拌均匀,然后按比例加入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的建筑用透明水性防水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姑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姑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2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