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盘组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31720.3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9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施欣凯;王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盘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硬盘组装结构,特别是一种具弹性扣部的硬盘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而言,电脑中有许多主要的零组件,例如光盘驱动器、磁碟机、硬盘机等等,其中硬盘提供了价格便宜、高速度与大容量的资料储取空间,可作为储存作业系统、应用程序、使用者的资料等。因此电脑使用所需的软件及资料大部分皆储存于硬盘中,硬盘可说是电脑最重要的资料储存元件。
一般硬盘大都装设在电脑内部,为了将硬盘牢固地安装在电脑内,首先硬盘需固定于一主机的固定框架中,而固定框架的侧边具有多个螺孔,螺孔与硬盘侧边的固定孔相对应,以便能利用螺丝将框架与硬盘锁固结合。公知硬盘在锁固组合及拆卸上,需要依赖大量的螺丝,不但组合上费工且生产的速度也较慢,无形中导致硬盘的安装成本增加。
此外,欲进行硬盘的维修、更换及扩充时,必须使用螺丝起子等工具转松大量的螺丝,才能进行硬盘的装卸。因此,如何提升硬盘的装卸效率将是研发人员应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业界普遍面临的另一问题为硬盘虽然可以先安装于一组装架上,再将组装架与固定框架上的快拆与快装结构来快速地装于主机的固定框架上,以解决主机内部空间不足而不易锁附螺丝的问题,但若用以往螺丝锁附的组装方式将硬盘锁附于组装架上时,碍于螺丝的公规限制,常会造成螺丝凸出于组装架的现像而造成组装后的组装架的整体体积增加。如此一来,将会导致组装架与主机的固定框架产生干涉而造成组装上的不便,或需进一步修改对应的固定框架的结构才能够使其顺利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硬盘组装结构,藉以提升硬盘的装卸效率及避免组装后的硬盘组装结构的体积增加而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本发明所揭露的硬盘组装结构,用以供一硬盘装置组装。硬盘装置具有二第一扣部。硬盘组装结构包含一架体、二弹性板体及二滑动体。架体包含一衔接臂及二设有穿槽的悬臂。衔接臂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二悬臂。二悬臂用以令硬盘装置用以装设于二悬臂之间。二弹性板体分别位于二悬臂的穿槽处,每一弹性板体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一卡扣端。二弹性板体的连接端分别连接于二悬臂。二弹性板体的卡扣端悬空于穿槽内且各具有一对应该第一扣部的第二扣部。二滑动体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二悬臂。该滑动体位于该悬臂与弹性板体之间,通过该滑动体自该弹性板体的连接端向该卡扣端滑动从而压迫该弹性板体的卡扣端产生向内的变形移动,使其第二扣部扣合于该第一扣部,相当于,二滑动体分别可相对二悬臂滑动而具有相对靠近卡扣端的一卡扣位置及相对远离卡扣端的一释放位置。二滑动体位于释放位置时,二弹性板体的卡扣端常态相对远离而令二第二扣部自二第一扣部脱出。二滑动体位于卡扣位置时,二滑动体局限二弹性板体的卡扣端受相互靠拢而令二第二扣部扣合于二第一扣部。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硬盘组装结构,二滑动体可滑动地设于二悬臂,并藉由弹性板体与滑动体之间的搭配来掣动二第二扣部扣合于二第一扣部或自二第一扣部脱出,以进而提升硬盘组装结构与硬盘装置间的装卸效率。再者,由于本发明的硬盘组装结构通过弹性板体的变形能力及上述弹性板体与悬臂紧密堆叠的设计来降低悬臂的负担,在主机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影响硬盘组装结构于主机内的安装效率,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硬盘组装结构装设有硬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至图5为图1的硬盘组装结构装与硬盘装置相组装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硬盘组装结构
20硬盘装置
22第一扣部
24第三扣部
100 架体
110 衔接臂
120 悬臂
121 内壁面
122 穿槽
123 结合柱
124 第四扣部
125 凹槽
130 底板
200 弹性板体
210 连接端
220 卡扣端
230 第二扣部
240 第一面
250 第二面
260 第一定位部
270 结合孔
300 滑动体
310 限位段
311 延伸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1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