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16704.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8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钦;陈爱;黄昊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5/06 | 分类号: | G01S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频 识别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中,例如,图书馆借阅/归还图书、公交卡刷卡、门禁系统刷卡、物品溯源扫描等等。通常地,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组成,其中,标签被附着于所关注的物品上,阅读器不断在约定的频段上辐射信号,当信号达到标签时便驱动其内部的耦合电路将特有的编号数据返回,而在无线通信中,根据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只要测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即可初步计算出信号源的位置。
现有的一种基于RFID的定位方法是采用3个阅读器来进行信号辐射,分别在每个阅读器上测得标签反射信号的强度值,然后,根据适用于该场所环境的传播模型来确定标签与每个阅读器的距离,利用空间几何模型来确定标签的位置即所关注的物品的位置。
由于标签反射信号往往不是直线传播回到接收端,而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接收端所测的信号强度值不能稳健地用来推算出标签的距离,导致最终通过几何模型计算得到的定位结果也不准确。因此,上述现有基于RFID的定位方法在实际场景的应用中,定位效果其实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法和系统,以精确定位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所附着的物品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阅读器向待定位区域发送高频信号,所述待定位区域部署有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
所述待定位标签和参考标签收到所述高频信号后,向阵列天线发送反射信号;
所述阵列天线将所述反射信号的强度值传送至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的强度值生成所述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各自的多径图样,采用类动态时间规整DTW机制对所述多径图样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待定位标签的位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阅读器、待定位标签、至少两个参考标签、阵列天线和处理器;
所述阅读器,用于向待定位区域发送高频信号,所述待定位区域部署有所述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
所述待定位标签和参考标签,用于收到所述高频信号后,向所述阵列天线发送反射信号;
所述阵列天线,用于将所述反射信号的强度值传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的强度值生成所述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各自的多径图样,采用类动态时间规整DTW机制对所述多径图样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待定位标签的位置。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处理器是根据待定位标签或参考标签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值生成所述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各自的多径图样,然后采用类DTW机制对所述多径图样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待定位标签的位置,其定位方法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不但不排斥无线通信中多径效应带来的影响,反而充分利用了多径效应,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可以应用于许多复杂布局的场景,对其中标签的定位精度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从发送端经过多个途径到达接收端的示意图和多径图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法,包括:阅读器向待定位区域发送高频信号,所述待定位区域部署有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所述待定位标签和参考标签收到所述高频信号后,向阵列天线发送反射信号;所述阵列天线将所述反射信号的强度值传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的强度值生成所述待定位标签和至少两个参考标签各自的多径图样,采用类动态时间规整DTW机制对所述多径图样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待定位标签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6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达波形产生方法及其电路
- 下一篇:电阻器智能显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