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清模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15865.4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倩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K13/02;C08K3/34;C08K3/22;C08K5/14;C08K5/17;B29C43/58;B29C33/7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清模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晶体管和集成块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目前,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领域中,以环氧树脂封装晶体管和集成块以成为主流,所用的封装模具经过若干次压模后,都会在模具中残留环氧塑料,使模具表面产生污垢,制品表面发暗,甚至损坏模具,因此残留在模具中的环氧树脂必须清除。
现有技术中,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模具表面产生的污垢采用的清模方法有:液体喷雾剂;氨基树脂为基体树脂,无机矿物细粉为主要填料,并配合多种添加剂的清模剂;与环氧树脂具有相同注塑工艺的辅助性热固性材料的清模剂;使用三聚氰胺与条件混合物作为清模剂。综合上述四种清模剂的材料特点,存在如下问题:(1)所用原料均为树脂塑料材料,由于塑料不可降解,从而造成环境污染;(2)使用的材料成本高,经济效益低,(3)选用的材料为有机溶剂,难免有刺激性气味,甚至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清模料、清模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性清模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粘合剂;选用液态氨基醇为清洁剂,通过渗透作用,能降低粘在模具表面的玷污物的粘着力;通过上述组份的有机组合制成的清模料使用方便、高效、简便、无环境污染,并可将清模的材料和脱模的材料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清模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水性粘合剂代替传统的橡胶粘合剂,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采用纳米二氧化钛作填充剂,使制品分散性好,并且也增加制品抗老化以及去污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性清模料,其特征在于该清模料包括以下组分(以质量比计):
其中,所述的有机过氧化物采用过氧化苯甲酸。
一种水性清模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先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0~50份,加入液态氨基醇3~5份、硅粉35~45份、有机过氧化物2~3份、纳米二氧化钛0.5~1.5份搅拌均匀,在常温下混炼,当混合物形成均匀胶体后排料;将上述混炼胶体经压延机压平、开片制成胶体条成品,其中混炼时间为30~45分钟。
优选的,本发明水性清模料长度为:150~200mm;宽度为:10~15mm;厚度为;5~10mm。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产品能降低粘在模具表面的玷污物的粘着力,使去污效果更显著;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不需使用引线框;能提高生产效率,与使用环氧树脂封装材料具有相同注塑工艺的辅助性热固性材料的清模剂相比,清 洗时间缩短;可将清模的材料和脱模的材料分开,实现两全其美;无需预热;无需室温固化;清洗方法简易、高效、无环境污染;使用清模剂清理模具时只要将胶条放上模具表面后合模3~5次,即可完成模具清理工作,方便、快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朗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例1
一种水性清模料,其特征在于该清模料包括以下组分(以质量比计):
一种水性清模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先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0份,加入液态氨基醇5份、硅粉45份、过氧化苯甲酸3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搅拌均匀,在常温下混炼,当混合物形成均匀胶体后排料;将上述混炼胶体经压延机压平、开片制成胶体条成品,其中混炼时间为45分钟。
本实例胶体条块清模料长度为:18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8mm。
实例2
一种水性清模料,其特征在于该清模料包括以下组分(以质量比计):
其中,所述的有机过氧化物采用过氧化苯甲酸。
一种水性清模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先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5份,加入液态氨基醇4份、硅粉40份、有机过氧化物2.5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搅拌均匀,在常温下混炼,当混合物形成均匀胶体后排料;将上述混炼胶体经压延机压平、开片制成胶体条成品,其中混炼时间为30~45分钟。
本实例胶体条块清模料长度为:20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7mm。
实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倩;,未经马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5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PVC环保护套料
- 下一篇:一种橡胶改性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