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导热氮化铝基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10679.1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6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青;朱建东;温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2 | 分类号: | C04B35/582;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氮化 铝基复相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陶瓷基板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AlN-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器件陶瓷封装领域主要使用的陶瓷基板材料为Al2O3、莫来石、AlN、BN、Si3N4等。但是,随着电子器件功率增大和高密度封装快速发展,产业化快速发展,现有的陶瓷基板材料无法满足产业化对材料性能和制备成本的需求。因此,现有陶瓷封装材料存在诸多问题,比如Al2O3、莫来石热导率低无法实现高效散热,AlN、BN、Si3N4烧结制备温度高、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陶瓷封装产品产业化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烧结温度低、成本低廉的高导热氮化铝基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陶瓷材料晶相为AlN和莫来石,热导率高、介电损耗低、热膨胀系数与半导体材料匹配,可作为大功率器件或者大功率LED器件陶瓷基板使用,能够有效解决功率器件散热难题。
本发明的高导热氮化铝基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定量聚碳硅烷置于球磨罐中,然后向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二甲苯,得到聚碳硅烷-二甲苯溶液,其中控制聚碳硅烷质量分数大于50%;
步骤二、按照Si、Al原子比为1:1~1:30的比例称取经表面改性的氮化铝粉体,并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混合,完成混合浆料制备;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获得的混合浆料进行干燥,获得陶瓷预制体;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获得的陶瓷预制体置于管式炉内完成热处理,所述热处理过程为:向管式炉内充入流动湿惰性气体,然后以1~5℃/min升温速率将管式炉加热到900~1400℃,保温0.5~2h,以2~4℃/min的降温速率降到500℃,最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反应制备机理:
1)在湿气气氛下,聚碳硅烷会在500℃或更低温度裂解生成非晶态的氧化硅,其反应活性很高;
2)在湿气气氛下,AlN粉体会在1000℃或更低温度氧化或水解生成γ-Al2O3,反应方程式如下:
;
3)上述所生成的非晶态氧化硅和γ-Al2O3会在烧结温度低于1000℃下反应,生成Al-Si-O玻璃,待温度升高Al-Si-O玻璃析晶生成莫来石相,其中莫来石相可以在1000℃下反应生成,最终获得高致密度的陶瓷。
本发明采用湿气作为材料制备的保护气,湿气中少量的水分可以除去多余的碳,并促进陶瓷反应烧结。本发明所制备的AlN-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可以拥有AlN和莫来石材料的优点,密度低(2.9~3.5g/cm3)、介电常数低(1MHz下5.4~8.6),热导率可控(5~170W/m·K),热膨胀系数3×10-6 m/K~5×10-6m/K,可很好地与半导体材料相匹配,烧结制备温度低,900~1400℃即可实现陶瓷烧结,并且所制备的陶瓷材料致密度高、成本小,可以满足陶瓷封装材料的需求,适合产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按照如下步骤制备高导热氮化铝基复相陶瓷:
步骤一、称取定量聚碳硅烷置于球磨罐中,然后向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二甲苯,得到聚碳硅烷-二甲苯溶液,其中控制聚碳硅烷质量分数大于50%;
步骤二、按照Si、Al原子比为1:1~1:30的比例称取经表面改性的氮化铝粉体,并置于球磨罐中,然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在室温下进行球磨混合1~48小时,完成混合浆料制备;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获得的混合浆料进行室温自由干燥或者真空干燥(40~70℃),获得陶瓷预制体;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获得的陶瓷预制体置于管式炉内完成热处理,所述热处理过程为:将氮气、氩气或其他惰性气体通入装有30~90℃热水的烧瓶内,将从烧瓶内流出的湿气充入管式炉内,流量控制在0.1~0.6L/min,然后以1~5℃/min升温速率将管式炉加热到900~1400℃,保温0.5~2h,以2~4℃/min的降温速率降到500℃,最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可获得新型高导热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0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