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08389.3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8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秀英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1599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液体 菌种 栽培 茶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
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其菇柄脆嫩爽口,味道清香。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茶树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风味独特,是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菌类。茶树菇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传统茶树菇生产种植方法是:试管母种→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选择原料→原料处理→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接入栽培种→培养菌丝→出菇管理。由此可见,传统的茶树菇生产种植过程用程序多且繁琐,从试管种到栽培种的制备及到最后培养至出菇,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生产周期很长;栽培料要通过高压或常压灭菌,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整个生产过程用工量大;所以导致传统的茶树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具体包括:按常规方法制备出茶树菇液体菌种,培养料是由硬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石膏组成,然后制备生产用培养基,接着依次进行装袋、灭菌、接入液体菌种、培菌、出菇管理、采收工序。通过实施本发明,原料组成配比科学合理,保障了茶树菇高产优质。同时,制备茶树菇液体菌种仅需3~5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在25℃条件下养菌18~20天即可长满栽培袋,生长期是使用固体菌种的50%。此外,通过实施本发明,用液体菌种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由于液体菌种萌发快、吃料快,菌丝生长时间短,同时又省去了中间制种的多个环节,每年可多季节栽培,从而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茶树菇液体菌种: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茶树菇液体菌种,而且要控制液体菌种自接种至培养出菌丝、球,所培养的周期不超过10天。
2、培养料原料组成及配比:硬杂木屑72%、棉籽壳13%、麸皮8%、玉米粉5%、碳酸钙1%、石膏1%。
3、拌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按量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然后往混合物料加水拌料,使混合物料含水量在60%左右得生产用培养基。
4、装袋:装料时采用17×33厘米折角塑料袋,每袋装湿料800~900克,套上无棉套盖封口。
5、灭菌:将袋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6、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往袋料接入培养好的液体菌种。
7、培菌:将接好种的菌袋移至培养室,然后按常规方法培养至菌丝吃完料。
8、出菇管理:茶树菇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出菇棚或室,解开袋口增加空气及散射光,加大温差刺激,对地面、空间喷水,使空气湿度达到85~95%,出菇温度控制在10~26℃,5~7天后菌袋表面菌丝变成褐色斑块,上面有白色菌丝团,此时就可以看到原基,1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
9、采收:茶树菇在菌盖呈半球状时采收,采收过迟则菌盖易干破损或脱落,其商品价值低,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起,使菇体脱离培养基,清除根部杂质后使之鲜销或干制。
10、后期管理:每潮菇采收后,要搔去表层脱水的菌皮1~2cm,同时补充水分,使下潮菇子实体分化,数量多产量高;茶树菇出菇阶段要保持菇棚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在出菇管理上,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引起病虫害发生蔓延;高温季节出菇时湿度要适当控制,少喷水,切忌往菇体上喷水,发现死菇、烂菇要及时采摘处理。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措施独特,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2、茶树菇菌丝蛋白酶的活性较强,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氮源。在配制培养基时氮源辅料添加量要合适,如培养料含氮量过高,会造成污染率高,出菇迟;培养料含氮量过低则影响产量。通过实施本发明,原料组成配比科学合理,保障了茶树菇高产优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秀英,未经黄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83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