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叶双曲面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8105.0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体先;姜洪洲;佟志忠;何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曲面 各向同性 并联 机构 全局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设计及优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单叶双曲面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并联机构以其刚度大、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的优点在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并联机构各自由度间存在的强耦合特性会导致控制性能的严重降低。完全动态各向同性意味着并联机构不仅实现了解耦并且其各阶模态完全相等,由于受到实际负载惯性参数的约束,标准Stewart并联机构无法实现完全动态各向同性。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控制品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能够满足完全动态各向同性的复合单叶双曲面型式的并联机构,符合该型式的并联机构消除了实际负载惯性参数的约束条件,可实现柔顺控制中心的局部解耦且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然而满足复合单叶双曲面形式的并联机构的解空间并不唯一,考虑全局特性并确定并联机构的具体设计参数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叶双曲面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本方法基于复合单叶双曲面的满足完全动态各向同性且以全局模态灵敏度为优化目标,根据负载特性设计满足完全各向同性的具体并联机构结构参数。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步骤1:确定系统构型
根据负载特性Mt,计算满足完全各向同性的中位雅可比矩阵Jlx0:
式(1)中:
p1(α)=[-ka1sinα ka1cosα kc1 -a1zka1cosα+r1kc1sinα -α1zka1sinα-r1kc1cosα r1ka1]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8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烫伤速效喷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中药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