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白藜芦醇单元的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06089.1 申请日: 2013-11-25
公开(公告)号: CN103626804A 公开(公告)日: 2014-03-12
发明(设计)人: 黄小彬;常富强;单聪聪;陈奎永;唐小真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C07F9/6593 分类号: C07F9/6593;A61K47/24;B01J32/00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王毓理;王锡麟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含有 藜芦 单元 聚膦腈微球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有机微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含有白藜芦醇单元的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环交联型结构的聚膦腈微纳米材料是一类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化的微纳米材料。聚膦腈微纳米材料有着不同的形貌,其组成单元主要为有机成分,与各种高分子材料都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和亲和力,相对于无机纳米材料有很多的优越性。而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还具备聚膦腈材料的易化学改性的优点,可以通过简单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具有不同化学性质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材料(文献1.T.Zhang et al.,J.Appl.Polym.Sci.95,880,(2005))。

聚合物微球因为其结构组成的可设计性强,粒径与形态的可控性,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性强等优点,在吸附剂,催化剂载体,微反应器,药物运载与控释等领域都有重地位(文献1.J.Mater.Chem.A,2013,1,112-116,2.J.Mater.Chem.A,2013,1,930-937,3.Nano Lett.2013,13,207?212)。大量的无机材料如碳球,二氧化硅球,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高分子材料等的微球合成出来(small2010,6,No.22,2546–2552,Angew.Chem.Int.Ed.2011,50,6799–6802)。而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向各个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聚膦腈材料的优异性能,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聚膦腈微球材料日益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关注。聚膦腈微纳米材料集微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易于化学修饰的性质于一身,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微纳米材料。其中,由于聚磷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基于聚膦腈的生物医用材料一直备受关注而且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献4.Adv.Funct.Mater.2011,21,2641–2651,5.Adv.Funct.Mater.2010,20,2794–2806,6.T.Kim et al.,Langmuir2013,29,9156?9163)。

聚合物材料在生物医药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一般聚合物材料在降解过程中逐渐释放出小分子聚合单体,其中多数对人体有害。白藜芦醇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学物质,最初是作为葡萄属植物的一种抗逆物质植物抗毒素而被发现。(Baur JA et al.,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2006;5;493-506)。现已证实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重要作用。但是白藜芦醇因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而应用受限。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大量的线形,接枝和交联的聚膦腈材料被合成,而交联的聚膦腈微球在药物应用方面进展比较缓慢,现有技术比较大的缺陷是有:一,目标产物的合成复杂,工序繁琐;二,聚膦腈微球的合成中选择的单体等多数对人体有害,导致其在药物应用方面有很大缺陷;三,药物负载步骤繁琐。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公开号CN103113410A,公开日2013-05-22,公开了一种有机微纳米领域的耐高温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通过将六氯环三膦腈、间苯三酚和三乙胺超声水浴环境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洗涤后得到。但该现有技术与本发明相比的缺陷和不足在于现有技术中单体为间苯三酚,其毒性较大,对皮肤过敏,急性中毒能引起昏迷等,长期接触更会致贫血,黄疸,且有生殖毒性及致突变性,在人体中的水解会造成不良后果,限制了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含有白藜芦醇单元的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选用白藜芦醇做单体,其本身不仅有多种医用功效,且有羟基和双键,更易改性以适用于不同药物的选择;微球直径为600-1000nm,微球表面平整为实心结构,采用六氯环三膦腈和白藜芦醇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交联缩合反应而成,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在工业中大量制备。其两种单体皆人体友好,可应用于药物的负载和控释;表面多羟基和双键官能团,易于改性和修饰,可应用于催化剂载体等领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白藜芦醇单元的聚膦腈微球,其结构式为:

所述的微球直径为600-1000nm,微球表面平整为实心结构,

本发明涉及上述交联聚膦腈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六氯环三膦腈、白藜芦醇和缚酸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其中:六氯环三膦腈和白藜芦醇的摩尔比为1:3,六氯环三膦腈和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6~1:16;反应结束后将固体产物离心分离并洗涤干燥即得交联聚膦腈微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6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