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电容电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1633.3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0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钱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宏泉高压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3/00 | 分类号: | H01C13/00;H01C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电容 电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电阻器。
背景技术
电器、电子设备等使用时容易产生电磁干扰,人们采用很多办法消除,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另外,目前电容器单独使用时放点比较慢,所以需要一种减少电磁干扰,又能让电容快速放电的电容电阻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电容电阻器。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方案为:陶瓷电容电阻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正电极、第一电容器C1、电阻、第二电容器C2和负电极,所述外壳内依次为胶粘粘结且位于同轴上的正电极、第一电容器C1、电阻、第二电容器C2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电容器C2、负电极关于电阻中心对称。
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分别超出外壳两端1~3cm。
所述电阻3为线圈电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陶瓷电容电阻器采用正电极、第一电容器C1、电阻、第二电容器C2和负电极的依次排列方案,所有部件通过胶粘粘结且位于同轴上在保证导电良好的基础上,也能减少了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陶瓷电容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正电极,2.第一电容器C1,3.电阻,4.外壳,5.第二电容器C2,6.负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陶瓷电容电阻器,包括外壳4和设于所述外壳4内的正电极1、第一电容器C12、电阻3、第二电容器C25和负电极6,所述外壳4内依次为胶粘粘结且位于同轴上的正电极1、第一电容器C12、电阻3、第二电容器C25和负电极6,所述正电极1、第一电容器C12与第二电容器C25、负电极6关于电阻3中心对称。所述正电极1与负电极6分别超出外壳4两端1~3cm。所述电阻3为线圈电阻。
通过试验检验本发明的陶瓷电容电阻器:将本发明的陶瓷电容电阻器和普通电容器分别接入两个相同的电路,其中电容大小均为250pF,利用电磁干扰(EMI)检测电容器产生的电磁干扰,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陶瓷电容电阻器自谐振率60MHz,普通的电容器自谐振率72MHz。由此可见,本发明陶瓷电容电阻器有效的减少了电磁干扰。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宏泉高压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宏泉高压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1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磁共振超导磁体的超导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脱硫除雾器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