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幕解锁方法、装置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7837.4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7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杨亮;李刘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G06F3/04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幕 解锁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幕解锁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触摸屏因为能够给予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已经普遍应用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子书阅读器之类的终端中。
然而,由于触摸屏对用户的触控操作非常敏感,所以为了防止触摸屏被用户误触而使得终端被引导进入某一应用,终端通常设置有屏幕锁定模式。当用户需要使用终端中的某一应用时,用户可以将屏幕上的解锁图案从第一位置按照指定路径滑动至第二位置,相应的,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的滑动操作之后进行解锁。
发明人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在用户执行解锁的过程中,用户需要按照指定路径持续滑动解锁图案直至将其滑动至第二位置,而当指定路径比较复杂,比如呈‘Z形’或者‘U形’时,用户在滑动解锁图案一段路程之后手指很容易脱离屏幕,而当用户手指脱离时,本次解锁将会失败,所以上述解锁方法的成功率较低;并且由于用户需要持续滑动解锁图案,所以用户的操作复杂度也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解锁成功率低以及用户操作复杂度高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解锁方法、装置和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解锁方法,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锁屏界面的解锁图案上的触摸信号;
检测所述触摸信号产生的轨迹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触摸信号中断、及所述轨迹与预设解锁路径相符且所述轨迹的终点位置未到达所述预设解锁路径的最终解锁位置;
若检测结果为符合所述预定条件,则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包括:
直接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或者,
按照所述预设解锁路径将所述解锁图案从所述终点位置继续移动直至到达所述最终解锁位置,并在到达所述最终解锁位置时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触摸信号是否是误触信号;
若检测结果为不是所述误触信号,则执行所述检测所述触摸信号产生的轨迹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触摸信号是否是误触信号,包括:
采集所述终端的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检测所述终端的屏幕是否朝上;
若检测结果为所述终端的屏幕是朝上,则确定所述触摸信号不是所述误触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触摸信号是否是误触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触摸信号产生的轨迹的解锁进度是否达到预定进度;
若检测结果为达到所述预定进度,则确定所述触摸信号不是所述误触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触摸信号产生的轨迹的解锁进度是否达到预定进度,包括:
检测所述轨迹的终点位置是否达到预定位置;或者,
计算所述轨迹的距离与所述预设解锁路径的距离的比值,检测所述比值是否达到预定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在所述触摸信号中断之后触发的用于继续解锁的触发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执行所述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的步骤。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解锁装置,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所述终端锁屏界面的解锁图案上的触摸信号;
轨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触摸信号产生的轨迹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触摸信号中断、及所述轨迹与预设解锁路径相符且所述轨迹的终点位置未到达所述预设解锁路径的最终解锁位置;
屏幕解锁模块,用于在所述轨迹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符合所述预定条件时,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屏幕解锁模块,包括:
第一解锁单元或者第二解锁单元;
所述第一解锁单元,用于直接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
所述第二解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预设解锁路径将所述解锁图案从所述终点位置继续移动直至到达所述最终解锁位置,并在到达所述最终解锁位置时解锁所述终端的屏幕。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7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开机密码的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