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高产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1823.1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7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炼辉;廖立胜;周佳暖;陈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病菌 抗生素 zeamine 高产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细菌培养用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高产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菌体单生,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0.7 μm×1.4~1.75 μm,周生多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在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假根状或变形虫状,边缘不整齐,表面稍凸,不透明,色暗淡,菌苔直线形,边缘锯齿状,凸起,初为乳白色,后逐渐变成淡土黄色,表面稍皱缩,无光泽(刘琼光等,1997)。在金氏培养基上无荧光反应,厌气生长,致病类型为软腐,能使马铃薯片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恶臭味(洪剑鸣等,1983)。近期研究结果表明由水稻基腐病菌产生一种新型的抗生素zeamine,从化学结构来看,zeamine属为多胺类聚酮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的抗生素,zeamine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动物病原细菌都有高强度的抑制作用(Wu等,2010)。因此Zeamine是一种非常有潜力、有价值的新型抗生素药物,值得深入的研究与开发。众所周知,当今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是新的医学问题,抗生素的代替品亟待开发,Zeamine作为抗生素的代替品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需要加大开发的力度与速度。但现阶段面临一个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现有的培养基下Zeamine的培养产量都比较低,提取的难度大,不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商业开发。
在本申请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用于水稻基腐病菌培养与zeamine抗生素的产生的常规培养基是LB培养基、YEB培养和MM培养基。所述LB培养基配方为10g 胰蛋白胨、5g 酵母浸出液粉、10g 氯化钠,所述LB培养营养丰富,一般用于菌种的快速繁殖,但其成分复杂,难于分离抗生素,一般不用LB培养基作为产抗生素培养基。所述YEB培养基配方为10g 胰蛋白胨、5g 酵母浸出粉、5g 蔗糖,5g NaCl,0.2g硫酸镁 ,pH 7.0。所述MM培养基的配方为10.5g 磷酸氢二钾、4.5g 磷酸二氢钾、2g 硫酸铵、2g 甘露醇、2g 甘油、0.2g 硫酸镁,5mg 硫酸亚铁、10mg 氯化钙、2mg 氯化锰,pH7.0,所述MM培养基由于其成分清晰、简单,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早期研究中,将其作为基础培养基,培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28~30℃,三角瓶200mL,转速100转/分,培养36小时,发酵液进行抗生素提取。
要进一步研究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的抑菌机理、理化功能和今后商品化等,需要大量制备抗生素zeamine,但现有的常规培养基在配方上存在以下问题:(1)水稻基腐病菌产抗生素基础培养基配制繁琐,微量元素称量困难、劳动力强,不利于规模化生产。(2)原发酵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下产抗生素效率低、产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水稻基腐病菌培养基zeamine产量低,培养基配制过程繁琐,不利于抗生素提取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的高产培养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高产培养基高产抗生素zeamine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高产培养基,所述1L培养基含有如下组分:1~30 g碳源、0.5~5 g氮源、0.05~10 g无机盐类和0.1~5 g氨基酸;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甘油或果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氮源为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或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盐类为硫酸亚铁、氯化钙、氯化锰、硫酸镁或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或脯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1L培养基中还含有0.05~15 g辅助盐类,所述辅助盐类为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所述辅助盐类为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铵;氨基酸为天冬酰胺;无机盐类为硫酸镁和氯化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1L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0.5~5 g硝酸铵,2~20 g 蔗糖,5~10g 磷酸氢二钾,1~5g磷酸二氢钾,1~3g 氯化钾,0.05~3g硫酸镁,0.5~3 g天冬酰胺。更优选地,所述1L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1.4g硝酸铵,12.7g 蔗糖,9.25g 磷酸氢二钾,3.3g磷酸二氢钾,1g 氯化钾,1g硫酸镁,1g天冬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未经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1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参首泽五乌发乳
- 下一篇:樱桃施肥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