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废水余热回收利用多功能节能组合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1033.3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廖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易阳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27/02;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曹***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废水 余热 回收 利用 多功能 节能 组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热能回收技术领域,特指工业废水余热回收利用多功能节能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多废热污水没有经过回收利用,就直接排放掉了,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而且还对环境的和谐也造成了破坏,给我们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印染行业,纺织品煮漂工艺用的染色机,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污水,而污水温度在80℃左右,国家规定,污水的水温需在30℃以下排放才能达标,直接排放掉了给生态带来很大的损害;同时,高温污水的热能白白的流失,高温污水既不利治污,又浪费能源。
后来出现了余热回收装置,现有余热回收装置,其结构复杂,使用维修不方便,容易堵塞、损坏,且生产成本高,热交换也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工业废水余热回收利用多功能节能组合系统,结构科学,维修方便,不容易堵塞、损坏,生产成本低,对流热交换充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热交换机、冷热分流系统、自动去渣除垢器、自动反冲过滤器、数字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热交换机构成热交换单元,热交换机与冷热分流系统连接,自动去渣除垢器、自动反冲过滤器安装在冷热分流系统中,数字监测系统与冷热分流系统连接。
所述的交换机由热交换芯、套管构成,热交换芯由若干根金属导热管构成,热交换芯安装在套管内,套管的两端设有容置连接头,套管上设有进出水口,容置连接头上设有入排水口,金属导热管为不锈钢管、表面通过防腐处理的铁管、铜管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导热管截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冷热分流系统由高温气动阀门、气管、污水分流管、排水阀门、低温气动阀门、电磁气动阀、温控器开关构成,排水阀门与污水分流管连接,污水分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高温气动阀门、低温气动阀门,高温气动阀门上设有高温污水出口,低温气动阀门上设有低温污水出口,电磁气动阀一端连接低温气动阀门下端的低温气管,电磁气动阀另一端连接高温气动阀门下端的高温气管,温控器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电磁气动阀、温度感应探头。
所述的自动去渣除垢器由高压喷水枪、滑行轨道、清扫装置构成,滑行轨道上设有变速提升装置,变速提升装置上设有上拉滑轮、下拉滑轮,变速提升装置由固定轴承固定在滑行轨道上,滑行轨道还设有变速电机驱动的清扫器,上拉滑轮、下拉滑轮通过钢丝与过滤网连接,变速提升装置的一侧设有清扫装置、过滤罩、高压喷水枪,过滤罩上设有下拉钢丝。
所述的自动反冲过滤器包括:反冲过滤腔体、内过滤网,内过滤网内安装有叶轮,反冲过滤腔体内安装有内过滤网,反冲过滤腔体的上端的法兰板上设有反冲清水入口管,反冲清水入口管上设有高温污水出口,反冲过滤腔体下端设有排渣口,反冲过滤腔体上设有高温污水入口。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热交换芯由若干根金属导热管构成,热交换芯安装在套管内,套管的两端设有容置连接头,套管上设有进出水口,容置连接头上设有入排水口,金属导热管为不锈钢管、表面通过防腐处理的铁管、铜管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导热管截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中的任意一种。维修方便,不容易堵塞、损坏,生产成本低,对流热交换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热交换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冷热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热分流系统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去渣除垢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热交换机C、冷热分流系统D、自动去渣除垢器A、自动反冲过滤器B、数字监测系统E,其特征在于:多组热交换机C构成热交换单元,热交换机C与冷热分流系统D连接,自动去渣除垢器A、自动反冲过滤器B安装在冷热分流系统D中,数字监测系统E与冷热分流系统D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易阳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易阳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1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