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90785.8 | 申请日: | 2013-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明;李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7/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多孔 介质 两相 相对 渗透 装置 | ||
1.一种测量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流体源子系统(1)、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岩芯夹持子系统(3)、气水分离系统(4)、数据采集子系统(5)和温控子系统(6),其特征在于:流体源子系统(1)通过不锈钢管(2.1)与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内的第一过滤器(2.3a)连接,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通过不锈钢管(2.1)与岩芯夹持子系统(3)内的第一端部垫块(3.4a)连接,岩芯夹持子系统(3)内的第二端部垫块(3.4b)通过疏水内衬不锈钢管(3.7)与气水分离子系统(4)内的气水分离装置(4.1)连接,气水分离子系统(4)内的气水分离装置(4.1)通过不锈钢管(2.1)与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内的第九三通(2.5i)连接,温控子系统(6)中的恒温水槽(6.1)通过外接循环水管(6.2)分别与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中的流体注入计量泵温控腔(2.10a)和气体计量泵温控腔(2.10b)连接,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中的流体注入计量泵(2.2a)、气体计量泵(2.2b)、压力计(2.6)、差压计(2.7)、岩芯夹持子系统(3)中的压力计(3.9)以及气水分离子系统(4)中的差压计(4.2)通过电缆(5.4)与数据采集子系统(5)内的采集卡(5.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多孔介质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注入与控制子系统(2)包括不锈钢管(2.1)、流体注入计量泵(2.2a)、气体计量泵(2.2b)、过滤器(2.3)、流体注入计量泵温控腔(2.10a)、气体计量泵温控腔(2.10b)、阀门(2.4)、三通(2.5)、压力计(2.6)、差压计(2.7)、真空泵(2.8)、真空表(2.9),第一过滤器(2.3a)与第一阀门(2.4a)连接,第一阀门(2.4a)与流体注入计量泵(2.2a)连接,流体注入计量泵(2.2a)与第二阀门(2.4b)连接,第二阀门(2.4b)与第一三通(2.5a)的一端连接,第一三通(2.5a)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一压力计(2.6a)和第二三通(2.5b)的一端连接,第二三通(2.5b)的另一端通过不锈钢管(2.1)与岩芯夹持子系统(3)中的第一端部垫块(3.4a)连接,第二三通(2.5b)的第三端通过不锈钢管(2.1)与第三三通(2.5c)的一端连接,第三三通(2.5c)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阀门(2.4c),第三三通(2.5c)的第三端通过不锈钢管(2.1)与第八三通(2.5h)的一端连接,第八三通(2.5h)的另一端与差压计(2.7)连接,第八三通(2.5h)的第三端与第七三通(2.5g)的一端连接,第七三通(2.5g)的第二端与第九三通(2.5i)的一端连接,第九三通(2.5i)的另一端与第三阀门(2.4c)连接,第九三通(2.5i)的第三端通过不锈钢管(2.1)与气水分离子系统(4)中的气水分离装置(4.1)连接,第七三通(2.5g)的第三端与第六三通(2.5f)的一端连接,第六三通(2.5f)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力计(2.6b)连接,第六三通(2.5f)的第三端与第二过滤器(2.3b)连接,第二过滤器(2.3b)与第四阀门(2.4d)连接,第四阀门(2.4d)与气体计量泵(2.2b)连接,气体计量泵(2.2b)与第五阀门(2.4e)连接,第五阀门(2.4e)与第四三通(2.5d)的一端连接,第四三通(2.5d)的另一端与第五三通(2.5e)的一端连接,第四三通(2.5d)的第三端与第七阀门(2.4g)连接,第五三通(2.5e)的第二端与真空表(2.9)连接,第五三通(2.5e)的第三端与第六阀门(2.4f)连接,第六阀门(2.4f)与真空泵(2.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07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拆包机
- 下一篇:一种震荡发光羽毛球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