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艇舱室压力警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80136.X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5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绍飞;高一民;包剑;罗雯军;梁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L19/12 | 分类号: | G01L19/12;B63B4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冯和纯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艇 舱室 压力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舰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舰艇舱室压力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水面舰艇集体防护区内建立安全有效的超压是实现集体防护系统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水面舰船在海上所处的作战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十分复杂,可能遇到很多无法预计的内、外部突发事件,从而导致集体防护区气密周界密性破坏、集防区失压、外界受污染空气侵入集防区内等灾难性事故连锁发生的可能。
美国和西欧国家海军对水面舰船的核生化防护十分重视,包括在集体防护系统安全性设计方面,其中对集体防护区内的超压安全都有自动监控警示,并在规范中做了明确规定。
与欧美海军相比,国内目前仅在集体防护区内提供一些基本的目视压力指示手段,尚未对整个集防区建立有效的自动监控警示,研制舰艇舱室压力警示控制方法和开发舰艇舱室压力警示产品是该行业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舰艇舱室压力警示装置,能够对集体防护区超压进行自动、安全、有效的监控,以便于舰员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损害管制措施,从而提高整个集体防护系统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舰艇舱室压力警示装置,包括:
设置于露天的大气压力探头、与所述大气压力探头连通的大气压力采样管路、CAN总线、设置于舰艇的各个舱室压力监视处的舱室压力警示仪和设置于舰艇的三防控制室的舱室压力安全综合监视屏,所述舱室压力安全综合监视屏通过CAN总线分别与各舱室压力警示仪相连,所述大气压力采样管路与各舱室压力警示仪连接,其中,
每个舱室压力警示仪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外的第一钢丝绳减振器、及均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电源开关、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一控制按钮、第一指示灯、大气过滤器、微差压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第一MX模块、时间继电器、声光蜂鸣器、第一通讯转换模块和第一数据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开关、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一控制按钮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指示灯和第一MX模块连接,所述大气过滤器、微差压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大气过滤器与所述大气压力采样管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MX模块连接,所述第一MX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时间继电器和第一通讯转换模块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还与所述声光蜂鸣器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接口连接;
所述舱室压力安全综合监视屏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外的第二钢丝绳减振器、及均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电源开关、UPS不间断电源、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二控制按钮、第二指示灯、第二MX模块、数据转化显示模块、第二数据线接口和第二通讯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开关、UPS不间断电源、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二控制按钮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钮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和第二MX模块连接,所述第二MX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数据转化显示模块和第二通讯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转换模块还与所述第二数据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接口还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接口通过CAN总线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进行工作状态指示和控制所述第一MX模块启动或停止工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二指示灯进行工作状态指示和控制所述第二MX模块启动或停止工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微差压传感器依次通过所述大气过滤器、大气压力采样管路接收所述大气压力探头采集的舱室外大气压力,并将舱室外大气压力与舱室外大气压力比较得到压差模拟信号。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所述压差模拟信号转换为压差数字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一MX模块。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MX模块将所述压差数字信号与一预设压差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MX模块根据不同的比较结果并通过所述时间继电器控制所述声光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光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MX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转换模块、第一数据线接口、第二数据线接口和第二通讯转换模块将所述压差数字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MX模块,所述第二MX模块将所述压差数字信号发送至数据转化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0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氢镍蓄电池氢工质漏率测试系统
- 下一篇:面积高效的压力感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