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等静压机工作热区的快速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5512.8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邢文涛;张言平;吴小平;张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4 | 分类号: | B22F3/04;B22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机工 作热区 快速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等静压机工作热区的快速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热等静压机是对制品实施压制和烧结的等静压设备,它是一种在密闭容器内以氮气(或氩气)气体为传压介质,在高温和高压的共同作用下,对制件进行压制烧结处理的。可以将同类材料以及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直至工件达到最佳致密度。也可以对工件进行再致密化处理,可封闭前道工序中产生的微孔、愈合缺陷部位、改善结构特性。还可以用于制造粉末材料近终成形构件,在工艺过程中对其进行致密化和烧结处理。
现有热等静压机快速冷却方法有射流式快速冷却方法,即压力容器底部通过喷嘴喷入低温流体形成旋流,旋流经过隔热体附近的过程中与制件附近的高温流体混合。该方法由于使喷嘴附近的气流形成旋流,并使喷嘴中的较低温度的气流与热区中的气流混合。该方法适用于小型热等静压机,对于直径和高度尺寸较大以及超大的热等静压机不能产生明显的冷却作用,同时,喷嘴处的气流温度明显低于远处的气流,使附近的结构件和制件产生不均匀的热应力,还会发生再结晶颗粒大小不均匀,影响了制件的质量以及结构件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射流原理,将热等静压机工作缸底部的冷气体与热区底部的热气体混合后引入热区,通过快冷气体通道,经过装料架、加热元件、隔热体,到工作缸内壁,热量被工作缸 壁内设置的冷却水带走。一般适用于中、小型热等静压机的快冷。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方法,在工作热区的工件隔间中设置冷却气体通道,容器外设置气体压力泵,该方法步骤为:从工件隔间放出高温压力介质;提供冷却压力介质,使其能在工件隔间的外面下降穿过放出的高温压力介质;将由此得到的混合压力介质引入到工作隔间。此方法由于设置的冷却气体通道设置在工件隔间内,占用了工件的摆放空间,使工件的形状大小受到较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冷却快,工作热区气流冷却均匀,不易发生再结晶颗粒,能够适用于大、中、小型热等静压机的快速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热等静压机工作热区的快速冷却系统,包括:通过高压容器1的冷却水循环系统、隔热体2、加热元件3,装料架4、隔热垫5和设置在热等静压机工作热区的快冷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容器1的底部设有通过托料盘6中心,同轴相连于托料盘6上下端面的循环风扇9和冷却风扇8;设置在托料盘的下端的冷却风扇8产生的低温气流19,通过隔热垫5还是托料盘6中设置的环布气流通道13,进入托料盘6上端的亚高温空间11中与高温气体参混,同时被位于托料盘6上端的循环风扇9均匀搅拌为亚高温气体,推送到高压容器的工作热区12,将快速冷却的高温气体17从装料架4顶部口排出,下行至加热元件3外侧壁与隔热体2内壁之间的U形循环通道21,让热气流沿着U形循环通道21上行至溢出口14,从高压容器内壁与隔热体2之 间内隔筒16形成的内循环通道20,下行至托料盘6下方的低温空间10,同时与环绕在高压容器1筒体上的冷却水螺旋冷却循环通道15进行热交换成低温气流19,低温气流19再经冷却风扇8均匀搅拌,上行至工作热区,往复循环,完成工作热区12的快速冷却。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电动风机7,使循环风扇9和冷却风扇8产生转动。少量低温气流在冷却风扇8推动下,到达隔热垫6与托料盘5之间的空间中,与高温气体参混。参混后的气体被循环风扇9搅拌混合均匀,成为亚高温气体12。亚高温气体由循环风扇9推送到工作热区,实现工作热区的快速冷却。工作热区的高温气体从装料架4顶部排出,分别从内循环通道20和外循环通道21溢出,并最终被循环风扇9和/或冷却风扇8搅拌混合均匀,成为冷却快,工作热区气流冷却均匀,不易发生再结晶颗粒的流动气源。
本发明适用于大、中、小型等各种尺寸规格的热等静压机的快速冷却,与现有的快速冷却方法相比,工作热区内的温度均匀性更好,热区内降温速率更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热等静压机工作热区的快速冷却系统的构造组成示意图。
图中:1高压容器,2隔热体,3加热元件,4装料架,5托料盘,6隔热垫,7电动风机,8冷却风扇,9循环风扇,10低温空间,11亚高温空间,12工作热区,13环布气流通道,14溢出口,15冷却循 环通道,16内隔筒,17高温气体,18亚高温气体,19低温气流,20内循环通道,21U形循环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5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