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起底针板组装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5004.X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毕治亮;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90 | 分类号: | D04B15/9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针织 起底针板 组装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起底针板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一般在进行衣片编织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废纱编织,当罗拉能吃到织物时,才能够正式进行衣片的编织。而电脑针织横机的起底针板却能够在准备编织前就给织物一个向下的拉力,减少了针织横机在开始编织衣片的起底过程中纱线的浪费。起底针板就是平行于横机针床嘴口的一块板,板上有类似于槽针的复合针。在起底针板上升前机器先编织一转双罗纹,起底针板上升后复合针插到双罗纹交叉处,然后通过机件控制摆杆勾纱,使得起底针板下降,针织横机就可以开始编织了。因为,起底针板需要伸出针床嘴口勾纱,对起底针板的平面度和灵活性要求就比较高;而受供应商加工能力的影响,起底针板的零配件精度不高,部分零配件需要在后期的装配过程中进行弥补性调整。因此,如何提高起底针板的平面度和灵活性,是起底针板的组装工艺需要解决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针对个别零配件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电脑针织横机的起底针板组装工艺。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起底针板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底板调直:用刀口尺与大理石平台对底板进行平面度检测,用工装对底板进行校直;
b)排复合针:将复合针排入底板针槽内,按指定的方向一致排满所有针槽;
c)配挡针尺:检查清理底板上针尺燕尾槽内的毛刺与杂物,选配针尺用砂带机打磨边缘,调节针尺与针尺燕尾槽之间的卡合松紧度;
d)控制板调直:用刀口尺与大理石平台对控制板进行平面度检测,用工装对控制板进行校直;
e)控制板安装:将控制板平行放置于底板上对应的滑槽里,将复合针下方的摆杆端头全部卡入控制板上的卡槽内;
f)间隔套安装:将间隔套固定在控制板的长槽孔内,约束控制板在长槽孔方向上来回移动;
g)灵活性检测:起底针板组装完毕,用手操控控制板来回移动,对起底针板组件进行灵活性检测。
本发明在传统起底针板组装工艺上进行了针对性调整,通过对控制板的调直来对针板的平面度进行控制,同时在转配好后,操控控制板来对针板的灵活度进行检查。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注重对起底针板平面度和装配协调性的控制,消除了因部分产品的个体差异,造成的组件配合不协调问题。本发明投资小效益高,适用性强,提升了起底针板的组装质量,延长了起底针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底板1调直:用刀口尺与大理石平台对底板1进行平面度检测,用工装对底板1进行校直;
b)排复合针2:将复合针2排入底板1针槽内,按指定的方向一致排满所有针槽;
c)配挡针尺3:检查清理底板1上针尺燕尾槽内的毛刺与杂物,挡针尺3用砂带机打磨边缘,调节挡针尺3与针尺燕尾槽之间的卡合松紧度;
d)控制板4调直:用刀口尺与大理石平台对控制板4进行平面度检测,用工装对控制板4进行校直;
e)控制板4安装:将控制板4平行放置于底板1上对应的滑槽里,将复合针2下方的摆杆端头全部卡入控制板4上的卡槽内;
f)间隔套5安装:将间隔套5固定在控制板4的长槽孔内,约束控制板4在长槽孔方向上来回移动;
g)灵活性检测:起底针板组装完毕,用手操控控制板4来回移动,对起底针板组件进行灵活性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5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腕带及其自适应方法
- 下一篇:同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