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带式救生衣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3519.6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9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邹广平;王长显;彭溢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带 救生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水中救生工具,具体地说是救生衣。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双休日、节假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到海边、湖边等有溺水危险的地方休闲娱乐,有时候不免会发生落水事故。另外有些经常在近水处或沼泽地作业的工作人员,也免不了时有落水的情况发生。因此碰到有落水危险的情形时,就需要救生衣,而当前的救生衣普遍是预浮力结构。在身体入水之前就已经是体积膨大的浮力装置,这在落水后很有用,但是落水前穿着就很不方便,极大的影响我们穿着的美观,而且游泳时不能正常游泳,潜水时不能正常潜水。因此携带一种没有危险时可以穿在身上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当落水需要自救时又能快速的充气,把人的头、颈、肩浮出水面,实现应急自救的救生衣就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人们落水的一瞬间快速冲入气体,避免危险的背带式救生衣。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背带式救生衣,其特征是: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应急充气囊、反应药剂囊,左肩带和右肩带通过后背连接带相连,左肩带和右肩带下方均连接一个应急充气囊,每个应急充气囊各安装一个应急充气装置,左肩带和右肩带分别安装在人体的两个肩上,两个应急充气囊分别位于人体的两个腋下,反应药剂囊里安装有隔层,隔层将反应药剂囊的空间分隔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分别存放有化学药剂,当两个单元里的化学药剂混合后产生气体,隔层连接绳索,绳索位于反应药剂囊的外部,拉动绳索后可使隔层断开,从而使两个单元的化学药剂相混合,反应药剂囊上设置导气管,导气管同时连通反应药剂囊的一个单元和应急充气囊。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应急充气囊上安装有吹气管,吹气管通过单向阀门与应急充气囊连通。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救生衣的特点主要在于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启动救生衣的工作状态。不工作时救生衣很小,穿在身上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非常方便。在人员落水时,只需启动救生衣的工作状态,应急充气囊立即充气膨胀,提供所需要的浮力。本发明的应用主要在有溺水危险处游玩或工作时的自救,同目前常见的预浮力救生衣相比,它有穿着方便、美观,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未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反应药剂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3,图1所示是本发明装置的基本结构,由一个简易的背带、两个应急充气囊和两个反应药剂囊组成。简易背带包括右肩带1、左肩带3、后背连接带2三部分,材质分别由具有松紧性的布料制成,左右肩带及后背带的大小按照不同身高胖瘦的人的人体比例设计,当然也可以在符合人机关系的情况下进行使人穿着更舒服、看着更美观的设计。4是出于未工作状态的应急充气囊,此时应急充气囊4中还没有充入空气,体积较小,折叠成很薄的矩形体,当人穿上救生衣时,左右应急充气囊在人的腋下贴在身体两侧,由于未充气状态的应急充气囊4较薄,又紧贴在身体两侧,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也不影响美观。左右两个应急充气囊上连接有一个反应药剂囊5,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拉下绳索6,迅速的向应急充气囊中充入气体。
图2所示的是处于工作状态的应急救生衣,此时应急充气囊4已经充入气体膨胀,人落入水后,左右两个膨胀的应急充气囊4正好处于人的左右胳膊的下方,由于浮力的作用,左右两个膨胀了的应急充气囊4把人的左右肩膀浮出水面,同时也就把人的头部、颈部托到水面以上,保持人员平衡,实现救生目的。当落水人员觉得浮力不够,气体不足时,可以通过安装于应急充气囊4上的吹气管7加以吹气,吹气管7利用单向阀门与应急充气囊4相连,不必担心会有气体逸出。
图3所示的是反应药剂囊5的具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药剂囊5中部用隔层8隔开,前后分别放置不同的化学试剂,当危险发生时,落水人员可以拉动绳索6,致使隔层8断开,前后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导气管9进入应急充气囊4,在应急充气囊4中膨胀撑满整个空间,应急充气囊4充气膨胀,通过浮力作用使得落水人员上浮至水面,实现救生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3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