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冷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6715.0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7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弘;陈敏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周惠来;刘抗美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液冷模块 电子装置 冷却器 散热组件 热源 出液口 供液件 供液口 入液口 收液口 机箱 收液 装设 散热需求 可拆卸 冷模块 热接触 流管 种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机箱、一托盘、一热源、一冷却器及一液冷模块。托盘设置于机箱内。热源设置于托盘内。冷却器设置于托盘内,且热接触于热源。液冷模块设置于机箱且位于托盘的一侧。液冷模块包括一供液件、一收液件及至少一散热组件。供液件具有一入液口及多个供液口。入液口与冷却器相连通。收液件具有多个收液口及一出液口。出液口与冷却器相连通。各散热组件包括一流管。流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多个供液口的其中之一及多个收液口的其中之一。本发明的液冷模块能够随着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改变散热组件的装设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散热效率的液冷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在运作的过程中,其处理单元通常会随着运算量的增大而产生大量的热。但若是处理单元的温度过高,则会影响处理单元的运算效率。因此,逸散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以避免其温度过高,业已成为相关业界的重要课题。
公知电子装置中,会以风扇装置能够产生气流吹拂处理单元以逸散热能,也能够吸走被处理单元加热的气体。然而,随着处理单元的功率愈来愈大,电子装置中的处理单元数量也愈来愈多,如此的气冷机制已逐渐无法应付这样的散热需求。
因此,有技术人员于电子装置设置固定的液体散热模块。利用液体吸收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且通过液体流动将热带离处理单元。然而,当处理单元的功率增加时,可能导致原先的液体散热模块无法负荷,而必须将整个液体散热模块拆除置换并重新设计,进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藉以随着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不同而能调整其散热效率。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冷模块,包括一供液件、一收液件及至少一散热组件。供液件具有一入液口及多个供液口。入液口与冷却器相连通。收液件具有多个收液口及一出液口。出液口与冷却器相连通。各散热组件包括一流管。流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多个供液口的其中之一及多个收液口的其中之一。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箱、一托盘、一热源、一冷却器及一液冷模块。托盘设置于机箱内。热源设置于托盘内。冷却器设置于托盘内,且热接触于热源。液冷模块设置于机箱且位于托盘的一侧。液冷模块包括一供液件、一收液件及至少一散热组件。供液件具有一入液口及多个供液口。入液口与冷却器相连通。收液件具有多个收液口及一出液口。出液口与冷却器相连通。各散热组件包括一流管。流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多个供液口的其中之一及多个收液口的其中之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液冷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通过散热组件的流管可拆卸地装设于多个供液口的其中之一及多个收液口的其中之一,而使液冷模块能够随着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改变散热组件的装设数量。当热源的功率增加导致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增加时,能够增加散热组件的装设数量,以提升液冷模块的散热效率。当热源的功率减少以致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减少时,则能减少散热组件的装设数量。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示出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元件的立体图。
图4示出图3的液冷模块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示出图3中的液冷模块加装散热组件的立体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电子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6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