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的工作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3334.7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4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H·温多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40 | 分类号: | A47L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伍***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行走 地面 灰尘 收集 装置 及其 工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轮,其中,工作轮具有旋转轴、轮毂和构成轮胎支承面的轮胎,其中,轮胎支承面还径向向内过渡为两个对置的侧面并且由弹性材料组成的轮胎具有分别形成轮胎支承面一部分的、圆周方向上依次排列的胎面花纹块。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的工作轮。为提供一种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或工作轮,尤其是在越过障碍物方面找到有利的结构方案,本发明提出轮胎支承面的通过胎面花纹块形成的部分在截面上具有向中心下降的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块同时形成所对应的侧面的一部分并在该过渡处上径向地和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形成轮胎的轮胎支承面突出最远的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轮,其中,工作轮具有旋转轴、轮毂和构成轮胎支承面的轮胎,其中,轮胎支承面径向向内过渡为两个对置的侧面和由弹性材料组成的轮胎具有分别形成轮胎支承面的一部分的、圆周方向上依次排列的胎面花纹块。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的工作轮,其具有旋转轴、轮毂和构成轮胎支承面的轮胎,其中,轮胎支承面径向向内过渡为两个对置的侧面和由弹性材料组成的轮胎具有分别形成轮胎支承面的一部分的、圆周方向上依次排列的胎面花纹块。
背景技术
这种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或工作轮已经在多方面有所公开。对此例如参阅DE 10 2008 009 617 A1和US 6.633.150 B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或用于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的工作轮,其中尤其是在克服障碍物方面找到一种有利的结构。
该技术问题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思路通过一种用于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的工作轮解决,其中胎面花纹块同时形成所对应的侧面的一部分,通过胎面花纹块形成的轮胎支承面部分从向侧面的过渡处起,在截面上具有向对置的侧面下降的胎面花纹,胎面花纹块在该过渡处上形成轮胎的轮胎支承面径向地和在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突出最远的区域,胎面花纹块过渡到台阶面,并且其中,台阶面相对于轮胎支承面降低或是胎面花纹从中心出发到向与胎面花纹块对应的侧面的过渡处的升高的一半到三倍。
此外,该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具有该工作轮的可自动行走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解决。
通过胎面花纹块形成轮胎支承面的一部分和截面上向对置的侧面下降,产生胎面花纹块分配给侧面的突出区,该突出区由于在与例如像棱边或台阶这种障碍物共同作用时在胎面花纹块上形成空隙,如果胎面花纹块上的负载基本上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进行,该突出区可以有利地抓地。通过轮胎材料的弹性,在这种胎面花纹块与地面接触时由于通常作用的负荷使胎面花纹展平并因此在地面上形成更大的接触面。这一点同时基于轮胎径向和旋转轴方向上突出最远区域,这样总体上有利于行走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下面在附图说明和附图中通常以其与前述方案优选的对应关系说明或描述,但对这些特征重要的是,仅一个或多个在对这里所介绍或图示的单个特征有关或独立的或在其他的总体方案中。
因此优选与轮胎支承面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形成的中心相关,轮胎支承面通过胎面花纹块形成的部分向中心下降。因此,一个-单个-面花纹块与截面相关形成轮胎支承面的大致一半。通过向中心的下降,形成轮胎支承面实际与地面接触的段相应可变的扩大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根据材料的弹性在工作轮所在的地面灰尘收集装置的常见重量中,实际上无论如何与所称的截面相关,轮胎支承面通过这种胎面花纹块形成的部分也支承在地面上。
在进一步的细节中,优选构造与所称的中心相关对置的胎面花纹块。对置的胎面花纹块进一步优选彼此相同构成。尤其是它们优选具有相同的基面。此外优选其轮廓和/或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尺寸和/或在与旋转轴相关的径向上的尺寸分别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未经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3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