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脚踏式牦牛粪便捡拾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2243.1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辉;龚春晓;王德成;余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02 | 分类号: | E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踏 牦牛 粪便 捡拾 铲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式牦牛粪便捡拾铲车,属于畜牧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世界牦牛数量约1500万头,其中93.7%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构成了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物质基础。藏区牧民捡拾牦牛粪便作为日常生活的燃料能源。现有牦牛粪便捡拾技术:一种手推式半机械化牦牛粪便捡拾车(专利公开号:CN103074861A),采用“剪刀往复式”铲形结构完成捡拾,利用扭转弹簧的弹性势能实现牦牛粪便的输送;一种草原牲畜粪便捡拾及推运装置(专利公开号:CN103190352A),采用一对齿形耙状机构,以相互交错的运动方式完成捡拾动作,粪便搂起与抛送动作由线控装置操控齿轮齿条等运动机构完成;一种自走式牦牛废弃物捡拾处理机(专利公开号:CN103283627A),采用柴油机为动力完成牦牛粪便捡拾及后续处理工作。
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手推式半机械化牦牛粪便捡拾车与草原牲畜粪便捡拾及推运装置存在操作繁琐、工作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草地环境;自走式牦牛废弃物捡拾处理机,虽然能完成牦牛粪便的捡拾工作,但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小型牧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的、操作简洁的新型捡拾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踏式牦牛粪便捡拾铲车,其特征在于,该捡拾铲车结构包括捡拾抛送机构、连杆控制机构、机架、粪便收集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的捡拾抛送机构包括:铲刀、抛送铲、抛送铲支架、前轴、前轴支座,铲刀呈“锯齿状”;所述的捡拾抛送机构位于捡拾铲车前部,通过机架与连杆控制机构相连;所述的连杆控制机构位于捡拾铲车中部,对称分布于机架两侧;所述的粪便收集装置安装在机架上;行走机构采用三轮行走形式。
所述的捡拾抛送机构中:铲刀、抛送铲支架以及前轴支座与机架固连;抛送铲与前轴固连,可随前轴一起作旋转运动;抛送铲支架对抛送铲起支撑作用。
所述的连杆控制机构包括:前摇杆、连杆、后轴、后摇杆、后延伸杆、脚踏杆。前摇杆一端与前轴固连,另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一端与前摇杆铰接,另一端与后摇杆铰接;后摇杆与后轴固连,可随后轴一起作旋转运动;后延伸杆一端与后轴固连,另一端与脚踏杆固连。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与现有捡拾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简洁,只需推行铲车以及踩动脚踏杆就可很好地实现牦牛粪便的捡拾工作;
2、“锯齿状”铲刀可以很好地实现牛粪与地面的分离;
3、连杆控制机构性能稳定,很好地实现了牦牛粪便的抛送控制;
4、本发明不消耗电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脚踏式牦牛粪便捡拾铲车前方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脚踏式牦牛粪便捡拾铲车后方向示意图;
图3是连杆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中:1-铲刀,2-抛送铲支架,3-机架,4-抛送铲,5-前轴,6-前轴支座,7-前摇杆,8-连杆,9-大车轮,10-后摇杆,11-后延伸杆,12-脚踏杆,13-粪便收集装置,14-手把,15-后轴,16-后轴支座,17-小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
图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脚踏式牦牛粪便捡拾铲车示意图,该捡拾铲车结构包括捡拾抛送机构、连杆控制机构、机架(3)、粪便收集装置(13)和行走机构;所述的捡拾抛送机构位于捡拾铲车前部,通过机架(3)与连杆控制机构相连;所述的连杆控制机构位于捡拾铲车中部,对称分布于机架(3)两侧;所述的粪便收集装置(13)安装在机架(3)上;所述的行走机构采用三轮行走形式。
所述的捡拾抛送机构包括:铲刀(1)、抛送铲(4)、抛送铲支架(2)、前轴(5)、前轴支座(6),铲刀(1)呈“锯齿状”;铲刀(1)、抛送铲支架(2)以及前轴支座(6)与机架(3)固连;抛送铲(4)与前轴(5)固连,可随前轴(5)一起作旋转运动;抛送铲支架(2)对抛送铲(4)起支撑作用。
所述的连杆控制机构包括:前摇杆(7)、连杆(8)、后轴(15)、后摇杆(10)、后延伸杆(11)、脚踏杆(12),前摇杆(7)一端与前轴(5)固连,另一端与连杆(8)铰接;连杆(8)一端与前摇杆(7)铰接,另一端与后摇杆(10)铰接;后摇杆(10)与后轴(15)固连,可随后轴(15)一起作旋转运动;后延伸杆(11)一端与后轴(15)固连,另一端与脚踏杆(12)固连。图3是连杆控制机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2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护栏
- 下一篇:一种纺织面料的织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