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条形两端式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50875.4 | 申请日: | 2013-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宝;贾学思;董勇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7/12 | 分类号: | H02K17/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 两端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机.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轴向磁路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的类型,无不存在着结构.制造复杂,通风冷却不易解决等诸多的问题,例如.铁心原材料利用率不高.绕组复杂.下线比较困难.绕组的铜耗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的问题而设计一种条形两端式电机.这种新型结构,不仅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简化了制造工艺,而且还具有机械,电气等方面的优异特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条形两端式电机.转子不在定子内部,而是被抽出放在电机的一靖旋转。转子包括磁极l、磁轭3和激磁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心2、铁心铁轭4和定子绕组。 磁极I和定子铁心2分别是由矩形硅钢片按径向叠成截面为扇形的柱l状体.其端面形状相同.气隙总体皇一平面,共同组成完整统一的磁路.激磁绕组、定子绕组5、电枢绕组分别有多个绕组元件交替套在磁极I和定子铁心2上。 磁轭3和铁心铁轭4分别是有带状硅钢片盘绕成圆状盘.
本发明可以这样实现:条形两端式电机.当组成转子磁极1的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和组成定子铁心2的截面为扇形妁柱状体个数相等时.其绕组形式为全节距集中绕组.这两组绕组的相位差为一百八十度电角。当组成定子铁心2的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的个数是组成转子磁极l的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的个散的整数倍时,其绕组形式为分布绕组.分布绕组的每组绕组内.每相邻两个绕组元件的相位差可以是九十度、六十度、四十五度、三十度、十五度.这两组绕组的相位差为一百八十度电角。
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三相交流发电机当组成定子铁心2的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的个数是组成转子磁极I的截面为扇形的柱状体的个数的1.5倍时,其绕组形式为全节距集中绕组,三组绕组的空间分布为一百二十度电角。
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条形两端式电机的转子铁心、定子铁心2自然形成径向通道,不但能容钠绕组元件, 而且还兼作经向通风沟。在磁轭3和铁心铁轭4上开孔.或留有夹缝作为轴向通风孔。绕组元件是缘定子铁心周沿的大线圈。较传统电机相比,不是深深埋人铁心槽内,而是全部暴露出来.起到了自然冷却、表面冷却的作用。
此种结构电机的理论根据.仍然是电磁感应定律,其表达形式为:在闭路中感生电势正比于穿过此闭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亦即说明获得感生电势的条件,在闭路里必需有磁通量的变化.式中的负号表示由感生电势产生的电流.力图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该结构电机的磁路,如图7所示。当转子按某一方向旋转时,闭路内就有交变磁通,则导体内便有感生电势产生。因为磁极的分布与定子铁心的分布一一对应.所以当同性磁极连续两次与同一定子铁心端面完全重合(或完全错开l时).即完成一个周期.
如果每对磁极对定子铁心所提供的最大磁通为m,由图7中的磁路可知.每匝线圈内所链的最大磁通为 Pm.可以认为当磁极端 面与定子铁心端面完全重合时.定子铁心内的磁通量为最大值,当二者完全错开时.定子铁心的磁通量为零。
根据电机的可逆性.条形两端式电机,通以直流电或交流电时,还可以做为电动机使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转子从定子内部抽出,故缩小电机的径向尺寸,亦能保证足够的气隙截面。这对提高单位体积容量,节约用料有着积极的意义; (2).改变了传统的外方内圆的铁心冲片,有效地提高了导磁材料的利用率,单机重量将减轻; (3)、绕组采用大线圈.不再分有效边和端接部分.尤有较大的磁通面积,在相同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感生电势,故绕组的耗铜量小。该绕组形式不仅方便下线.绝缘.而且又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介电强度。由于绕组形式单一,自然形成了纵向.横向的通风孔道。便手散热.从而简化冷确设备; (4)、电枢磁场的轴线与转子主磁场的轴线.在任何时候总是平 行的.没有横交的情况.这样电枢反应就比较简单.从而可改善主磁场的畸变.则电势波形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整机分离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定子铁心沿A—A线的横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子铁心沿B—B线的横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六对磁极的全节距集中绕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二对磁掇的分布绕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0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