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双层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9111.3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玉;张如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延玉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E04H6/06;E04H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双层 车库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智能车库,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双层车库。
(二)背景技术
“城市的空地越来越少了,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车位的数量越来越少了,车位的价格越来越高了!政府的管理越来越难了,车主的停车越来越烦了!”伴随着城市发达程度越来越高,车位紧张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最新调查:
青岛目前总共拥有汽车约1500000辆,每天还在以约1000辆的速度增长;
上海目前总共拥有汽车约6000000辆,每天还在以约5000辆的速度增长;
北京目前总共拥有汽车约5800000辆,每天还在以约4700辆的速度增长;
广州目前总共拥有汽车约1300000辆,每天在在以约10000辆的速度增长。
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很难想象车位问题给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多大的困局。车位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城市管理的重大难题。解决车位问题,超前的未来意识,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具有是城市发展的造福工程,对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立体停车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立体车库包括上下车库、多层车库和高层车库。多层车库目前基本上是官方设置的经营性车库,已有了萌芽性的市场占有和概念意识,但因设计理念落后,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操作麻烦,使用率不高;高层车库目前没有市场产品,对未来的地产开发和政府性集群经营具有大量需求。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双层车位产品,目前自己号称最先进的青岛某集团公司双层车位,因为创意理念落后,设计思想陈旧,其产品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难满足市场客户的要求。
一是操作使用非常麻烦:车辆要停在车位的上层,需要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自己驾驶的准备进入车位的车辆,先在车位周围找个地方暂时停放;
第二步,要找到下层停放车辆的车钥匙;
第三步,将已停放在下方的车辆开出车位,再找个地方暂时存放;
第四步,回来将上层车位降下来;
第五步,再将自己的车辆开进上层车位;
第六步,下车后将上层车位升上去;
第七步,再将原来停放在下层车位的车辆开进去。
如此操作麻烦,没有十分钟的时间是完不成的。特别是两次车辆临时停放,无法得到环境条件的正常保障,如果很方便找到停放的位置,就没有必要购买双层车位了。随意暂停车辆,无疑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而形成堵塞,如果周边有几位车主同时使用这种产品,则停车场所的交通就面临着瘫痪,反而给公共交通带来负担。
二是上下车位不便组合:其上下车位必须是一个家庭的两辆车辆组合使用,同其他车主没法合作。因为人们很难把自己的车钥匙长期交给别人,特别是中高档车辆的车主更难做到。
三是停放车辆缺乏保护:其车位中停放的车辆完全裸露在环境中,容易受到外来的侵袭和破坏。雨雪冰雹、风沙侵袭、阳光暴晒,以及外来意外伤害或人为破坏就不可避免。
四是车辆上下缺乏安全:其车位的设计框架和动力传动缺乏刚性,自身车体在外力作用下不够稳定,如遇到轻微的地震,就会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五是外观怪异缺乏美感:其车位外观设计具有农业机械特性,属于工厂里的工业产品类型,与人们家庭设备概念不相协调,与中高档车辆的档次不相匹配,缺乏城市文明意识和现代文化品位,不利于城市公共形象的建立。
六是车位使用寿命很短:其车位操作部件裸露在外,极易受到损坏,油压塑料容器和塑料管道很容易老化,在阳光下暴晒和风沙侵袭更容易损害,导致使用寿命很短。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上下组合立体停车方式,压缩了车位占地面积的智能双层车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智能双层车库,该车库包括:
一个车库底座系统,该系统安装固定在坡度小于7°的硬质地面上,作为车库主体的基础,用于配合车库移动动力系统将车库主体定向移动;
一个车库主体,用于存放车辆的方形框架结构,活动安装在车库底座系统上,在车库主体内通过托架升降动力系统设置有便于上下移动的汽车托架,该汽车托架将方形框架结构的内部空间分成可调节的上下两层;
一个车库移动动力系统,该车库移动动力系统的顶部固定在车库主体上,该车库移动动力系统的下部与车库底座系统活动连接在一起,车库主体利用车库移动动力系统在车库底座系统上定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延玉,未经王延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9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