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7523.3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张茹;刘刚;雷鸣;肖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C0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戴燕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还原 氧化 石墨 纳米 复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复合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RGO/CeO2)的制备领域,尤其是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典型的稀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带隙约为2.9eV),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力以及优良的光电特性。例如,二氧化铈在储氧、三效催化转化器、燃料电池、功能陶瓷、耐辐射玻璃以及发光和紫外吸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单层碳原子结构,具有卓越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以及力学特性,是一种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新型基质材料。目前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复合材料主要通过液相原位生长或自主装来实现。水热法或溶剂热法作一种最便捷、有效的液相合成途径,已经被用来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颗粒、纳米块、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片等复合材料,但是,目前水热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中,二氧化铈纳米块颗粒尺寸较大且形貌分布不均匀,基于界面控制合成的水热法可以有效解决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高效率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初始反应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3小时后离心分离出全部不溶物,得到浓度为0.2~2克/升的黄褐色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
步骤2,取20毫升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加入0.1~2毫摩尔的六水合硝酸亚铈固体之后,继续搅拌1~3小时,得到均匀分散的硝酸亚铈/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液;
步骤3,将所述混合溶液转移到50毫升容积的聚四氟乙烯衬底中,依次加入8~18毫升的甲苯,1~3毫升的油酸以及0.1~0.3毫升的乙二胺,盖好盖子放入反应釜中,密封之后转移到电阻箱中,使电阻箱温度以1℃/分钟的速率升至60~100℃并保温30~90分钟。然后,将电阻箱温度以2℃/分钟的速率进一步升至120~200℃,并保持温度恒定反应12~48小时;将黑色固体产物用酒精和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6小时,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1中超声分散的时间为3小时。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1中的原料为0.2克/升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气。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2中加入0.4毫摩尔的六水合硝酸亚铈,搅拌2小时。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里依次加入10毫升甲苯,1.5毫升油酸以及0.15毫升乙二胺,且反应温度条件为80℃保温60分钟后,进一步升至180℃,保温反应24小时。
本发明制备过程中,优选的原料条件为: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2~1克/升,六水合硝酸亚铈的摩尔质量为0.1~0.8毫摩尔,甲苯的体积为10~15毫升,油酸的体积为1.5~2.5毫升,乙二胺的体积为0.15~0.25毫升;优选的反应条件为:温度条件为1℃/分钟的速率升至60~80℃并保温60~90分钟后,进一步以2℃/分钟的速率升至150~180℃,保温为18~36小时。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过程中,所用试剂均为商业产品,无需繁琐制备。本发明采用新颖的界面控制合成水热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工艺可控性强,易操作,成本低,制备的产物纯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2是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块复合物的扫描电镜(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