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烘干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3112.7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5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万军;尹友中;姜方宁;张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16 | 分类号: | F26B25/16;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烘干滚筒。
背景技术
烘干滚筒普遍用于烘干颗粒物料,使用时,物料通过烘干滚筒内的扬料板提升和抛洒物料,使得物料能够与烘干滚筒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物料的烘干。现有的烘干滚筒中,由于热空气从烘干滚筒的一端的中心沿轴向通入,大量热空气在烘干滚筒的中心区域以较高流速通过,不能与物流进行充分热交换,导致烘干效率较低且造成热能浪费。另外,由于热空气排出时仍带有大量热量,造成尾气温度过高,可能损坏烘干滚筒的相关部件(例如布袋除尘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烘干效率、减少热能浪费的烘干滚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滚筒,该烘干滚筒包括筒体,其中,所述烘干滚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用于产生湍流的湍流发生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湍流发生装置,可以在筒体内部形成涡流,增强筒体内流场的湍流强度,使筒体内部的热空气流动混合得以加强,从而增强热空气对流换热性能,提高烘干滚筒的热效率,节能减排。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烘干滚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1的烘干滚筒的操作过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烘干滚筒的半剖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筒体 2湍流发生装置
3第一湍流发生器 3a第一支架
4第二湍流发生器 4a第二支架
5湍流发生单元 6挡风件 7导流件 8支撑架
9扬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滚筒,该烘干滚筒包括筒体1,其中,所述烘干滚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用于产生湍流的湍流发生装置2。
通过设置湍流发生装置2,可以在筒体1内部形成涡流,增强筒体1内流场的湍流特性,使筒体1内部的热空气流动混合得以加强,使集中在中心区域的热空气朝向筒体1的边缘区域扩散,以在筒体1内获得温度较为均匀的流场,从而增强热空气对流换热性能,提高烘干滚筒的热效率。并且,由于流场湍流强度增加,避免了热空气以较高的速度沿轴向穿过筒体1,使得热空气能够在筒体1内停留充分的时间,以对物料进行充分烘干。另外,由于热空气在筒体1内充分混合,使得热量有效地用于烘干物料,排出时不会带走过多热量,从而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并且能够避免对布袋除尘器等相关部件的损坏。
本发明中,湍流发生装置2用于使筒体1内产生湍流,即对从筒体1的一端的中心沿轴向通入的热空气流产生扰动,以形成纵向涡流,从而增强流场湍流特性。其中,湍流发生装置2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例如,所述湍流发生装置2包括第一湍流发生器3,所述第一湍流发生器3包括朝向所述筒体1的入口的第一入口端和朝向所述筒体1的出口的第一出口端,从所述第一入口端到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湍流发生器3的轮廓渐缩。当热空气流动到第一湍流发生器3时,将沿其轮廓移动,从而偏离轴向方向,即产生了扰流。
优选地,所述湍流发生装置2还包括第二湍流发生器4,所述第二湍流发生器4包括朝向所述筒体1的入口的第二入口端和朝向所述筒体1的出口的第二出口端,从所述第二入口端到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湍流发生器4的轮廓渐扩。热空气流动到第二湍流发生器4时,将沿其轮廓移动,从而偏离轴向方向,即产生了扰流。在这种情况下,热空气能够通过第一湍流发生器3和第二湍流发生器4产生两次相反方向的扰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流场的湍流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3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扳手
- 下一篇:带双填料的粉尘用金属密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