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挡玻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0770.0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颜悦;姜良宝;郭新涛;厉蕾;李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J1/02 | 分类号: | B60J1/02;B29C4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挡 玻璃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挡玻璃的制造技术,涉及一种轻质、高抗撞的风挡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风挡玻璃作为车身的一部分不仅要能够承受各种状态下的结构载荷和冲击,还要为驾驶员提供清晰的视界和良好的光学视觉效果,同时还要具有防冰除雾、防雨水、电磁屏蔽好等优异的性能。2002年12月31日开始试运行的上海磁浮运营示范线最高运行速度430Km/h,最高调试时速达到501Km。2003年12月2日日本山梨县在进行的一次磁悬浮列车载人运行试验中创造了时速580Km的列车载人运行世界记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列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也给风挡玻璃的制造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风挡玻璃的抗撞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最高速度500Km/h的磁浮列车前窗玻璃,需要考虑异物以相对速度600km/h撞击。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651,采用1kg标准铝弹,以600km/h进行撞击试验,要求窗体不被穿透。另一方面要求风挡玻璃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基础上重量尽可能的轻。现有列车风挡玻璃一般通过多层钢化玻璃层合而成,并采用夹持结构与车身骨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由于支持刚度大,在鸟体撞击载荷作用于支持结构并继续向前挤压边框时,边框夹持结构出现较小的回弹变形,并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风挡玻璃的抗鸟撞水平,同样也不利于列车的减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挡玻璃的制造方法。采用此方法制造出的列车风挡玻璃轻质、高抗撞、结构简单、与车身骨架连接可靠。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采用注塑成型方法制造出风挡玻璃的承力层;首先,将聚碳酸酯粒料铺放在鼓风干燥箱内,粒料铺层厚度为10~15mm,在120℃下干燥4~8h;然后,对聚碳酸酯进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时熔体温度为250-350℃,成型模具温度为50-120℃,注射压力为50-150MPa,冷却时间为10-60s,注射速度为100-150mm/s,保压压力50-70MPa,保压时间10-60s,制备完成风挡玻璃的承力层;(2)对镀有ITO膜的电加热化学强化玻璃进行切割磨边;将切割磨边后的1.5-4mm厚的电加热化学强化玻璃面层、2-6mm厚聚氨酯中间层和注塑成型的聚碳酸酯承力层进行超声清洗,之后使用脱脂棉蘸95%的石油醚擦拭其表面,烘干备用;(3)在承力层和面层之间放置中间层,在中间层和面层之间放置铜电极、温度传感器和导线,组装成风挡玻璃原件;然后,将风挡玻璃原件放入热压釜中,在温度为80-180℃,压力为1-3MPa的条件下保压30-120min,热压层合为风挡玻璃。
所述风挡玻璃的厚度不超过22mm。
所述的承力层的四周一次注塑成型出安装螺栓孔。
本发明的发明效果为:本发明采用整体注塑工艺制造出带螺栓孔连接结构的聚碳酸酯承力层。提高了风挡玻璃的抗撞水平和制造效率。
本发明选用注塑成型聚碳酸酯为承力层,并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风挡玻璃连接到车身骨架上,而聚碳酸酯上的螺栓连接孔与承力层为整体注塑成型。这种风挡玻璃不仅轻质、高抗撞,而且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其制造效率也大大提高。抗撞水平达到1.8Kg飞鸟以500Km/h撞击承力层不碎裂,无碎片脱落。1Kg铝弹以600Km/h冲击不穿透承力层。速度撞击到风挡玻璃上,铝弹不穿透承力层,且承力层上无碎片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挡玻璃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风挡玻璃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0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