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边坡内部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0251.6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6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乔兰;李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内部 位移 自动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监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边坡内部位移自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边坡滑动监测方法中使用的多点位移计监测设备,必须配合采集仪使用,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在采集现场量测边坡滑动位移大小,影响了工程监测的实用性,未能及时的处理相关采集数据,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现有的边坡位移测量装置与系统只能够单点布设,费时费力,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采集软件只能实现边坡内部各个测点的位移采集,不能实现边坡内部位移场的反演,从而限制了其工程指导的实用性,对未探测点的位移变化不能提供准确的预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远程边坡内部位移自动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远程边坡内部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包括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1),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位移扫描分析系统(3),其特征是所述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1)由3~5组多点位移计和3~5组位移传感器组成,多点位移计与位移传感器一一对应安放,位移传感器的量程为500mm,最小分辨率为1μm,所述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包括与位移传感器相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和与内嵌于微机终端的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均基于手机通信传输技术,可以实现远程传输,所述位移扫描分析系统(3)指一套采集软件,可以实现待测边坡的内部位移场的反演。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所述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中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分别可以采用由深圳市互信互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XHD系列位移检测设备和HD-WX无线发射、接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微机替代采集仪对数据进行采集,省去了采集仪的使用,也省去了采集仪与电脑之间数据转换传输的步骤,在边坡现场待测点布设设备方便快捷,位移扫描分析系统能够进行位移场的反演,对边坡内部未测点位移变化提供较为合理的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中一组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发明包括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1,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位移扫描分析系统3。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1由多组多点位移计和多组位移传感器组成。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由与位移传感器9相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和与内嵌于微机终端的无线接收模块组成。位移扫描分析系统3由一套采集软件组成,可以实现待测边坡的内部位移场的反演。通过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1采集边坡内部各个测点的位移变化,依靠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将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中获取的边坡各点位移变化数据传递位移扫描分析系统3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待测边坡内部位移场的反演。
进一步的,参阅图2,所述的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1包括由内管4,圆盘5,钢爪6,量测钢绳7,定滑轮8,位移传感器9组成的多个位移数据自动采集装置。通过将定滑轮8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位移传感器固定于地面上,内管4、圆盘5、钢爪6、量测钢绳7组成的类多点位移计固定于所测量边坡滑动段的钻孔内,测量边坡滑动产生的各点位移,由位移传感器9自动采集电信号数据。依靠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设备2由与位移传感器9相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并发射信号给微机无线接收端。微机无线接收端将自动位移数据采集系统中获取的边坡各点位移变化数据传递位移扫描分析系统3进行数据整理与待测边坡内部位移场的反演,从而实现远程边坡内部位移的自动采集与实时监测。
进一步的,参阅图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将三组自动位移数据采集装置固定在杆10上,将多点位移计布置在同一边坡钻孔内,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多点位移计和位移传感器的布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0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