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9722.1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壮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虚拟 屏幕 方法 装置 | ||
提供了在触摸屏中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检测屏幕视图上的触摸屏输入,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所述屏幕视图显示虚拟屏幕的部分区域;确定触摸屏输入是触控笔输入还是触摸输入,其中触控笔输入通过用户控制触控笔来执行,触摸输入通过用户使用用户身体部位来执行;当触摸屏输入是触控笔输入时,将触控笔输入作为与虚拟屏幕相对应的操控输入来处理;并且当触摸屏输入是触摸输入时,响应于触摸输入的触摸移动,在虚拟屏幕上移动屏幕视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经由显示虚拟屏幕的部分区域的屏幕视图的与虚拟屏幕有关的操控输入以及屏幕视图的移动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可以在具有小显示单元的便携式计算装置中使用的应用和/或功能(例如,文字处理、绘图和备忘录)可以提供虚拟屏幕。术语“虚拟屏幕”可以指其中能够执行编辑或观看的区域,其中,虚拟屏幕包括在显示单元的屏幕上显示的区域和未显示单元的屏幕上显示的区域二者。
便携式计算装置可以使用触摸屏显示单元。触摸屏显示单元可以通过触摸屏显示单元中包括的触摸屏来提供用户界面(UI)或用户体验(UX)。触摸屏显示单元可以在触摸屏上显示图形和文本,并且可以检测和响应于触摸屏上的触摸。使用触摸屏显示单元的装置(例如,便携式计算装置)可以在触摸屏上显示一个或更多个软键、菜单和其他UI和/或UX对象。用户可以使该装置通过在与UI和/或UX对象匹配的位置处执行针对触摸屏输入的操作,来接收与UI和/或UX对象有关的输入。触摸屏输入可以是触控笔输入或触摸输入。术语“触控笔输入”可以指触控笔或类似和/或适合的对象对屏幕的触摸,并且术语“触摸输入”可以指人体部位(例如,手指)对触摸屏的触摸。这里,触摸可以包括对触摸屏的直接触摸,与触摸屏的接近,以及根据针对触摸屏输入的方案对触摸屏的任何其他类似和/或适合的触摸。
在使用触摸屏显示单元的便携式计算装置中,与虚拟屏幕有关的功能和/或操作(例如,编辑、观看等)可以通过触摸屏上显示的屏幕视图来执行。屏幕视图显示虚拟屏幕的选定的部分区域。用户可以使用屏幕视图上的触摸屏输入来选择虚拟屏幕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在屏幕视图上观看或编辑所选部分。如本文所述,使用触摸屏显示单元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可以被称作“触摸屏设备”。
在触摸屏设备中,随着触摸屏尺寸变大,执行针对功能和/或操作的触控笔输入的次数也增加。触控笔输入可以用作精确输入。例如,手写输入可以经由触控笔输入来执行,以便识别用户的手写,而不使用手指的触摸输入用于手写。在UI和/或UX的情况下,触控笔输入和触摸输入已经被视为彼此相同。当触控笔输入与触摸输入不分开区分,而确定触摸板输入和触摸输入均为相同的指点输入时,UI和/或UX情况变得复杂。同样,可以根据滚动条操控在虚拟屏幕上移动屏幕视图。因此,由于使用滚动条,限制了屏幕视图的快速自然移动。
因此,需要一种系统和方法,用于经由显示虚拟屏幕的部分区域的屏幕视图来控制与虚拟屏幕有关的操控输入和屏幕视图的移动。
以上信息仅被提供用作辅助理解本公开的背景信息。关于任何以上信息是否可能适用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尚未被确定或断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意在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以及提供至少下述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通过屏幕视图对与虚拟屏幕相对应的操控输入的控制以及对屏幕视图的移动的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通过屏幕视图对应于虚拟屏幕的操控输入和屏幕视图的移动二者的响应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首先确定屏幕视图上的触摸屏输入是触控笔输入还是触摸输入,然后可以分别响应于触控笔输入和触摸输入,处理屏幕视图上与虚拟屏幕有关的操控输入和屏幕视图的移动二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