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8960.0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固持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简易、方便使用的固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固定架,将车用显示器设置于夹持件上,再由支撑结构连接并固定夹持件,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则以吸盘固定于车体上。然而传统使用的支撑结构的缺点在于为了调整固紧机构与接头之间的松紧度,必须增设额外的迫紧元件才能达到紧固的效果,所以元件的数量较多,且结构较为复杂,不易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持机构,设置简易、方便使用,并以一体化的设计来减少元件的数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持机构,包括固定件以及支撑件。固定件的末端设有突出部以及狭槽,狭槽沿着突出部的中线延伸并将突出部分割为至少个二卡合部。支撑件包括定位部以及凹陷于定位部的槽体,槽体与突出部的外型相配,且该至少二个卡合部容置于槽体中,以使支撑件与固定件于突出部的中线的方向上相互卡合。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槽体为半球形槽体。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半球形槽体具有开口侧,该至少二个卡合部的外径在垂直该中线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而该至少二个卡合部被压迫而缩小外径以通过该开口侧时具有第二尺寸,该第一尺寸大于该第二尺寸,该开口侧的尺寸小于该第一尺寸,且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尺寸。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突出部为球面突出部或非球面突出部。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狭槽为一字形槽、十字形槽或Y字形槽。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当该至少二个卡合部未容置于该槽体中时,该狭槽具有第一间距,而该至少二卡合部容置于该槽体中时,该狭槽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固持机构更包括至少一弹性体,该弹性体配置于该狭槽中。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弹性体为橡胶片或拱形弹片。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支撑件相对于该突出部旋转,并具有第一旋转方向的自由度。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支撑件还具有第二旋转方向的自由度,该第二旋转方向与该第一旋转方向相交于该突出部的该中线上。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支撑件具有第三旋转方向的自由度,该第三旋转方向的中心线与该突出部的该中线重迭。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突出部相对于该槽体的外表面具有摩擦面或/且该槽体相对于该突出部的内表面具有摩擦面。
较佳的,在所述固持机构中,该槽体为沿着轴向配置的长条形槽体,该支撑件相对于突出部具有绕着该轴向旋转的自由度以及沿着该轴向移动的自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持机构,固定件的末端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容置于支撑件的槽体中且相互卡合,固定件的末端设有狭槽,并将突出部区分为至少二卡合部。当突出部被压入支撑件的槽体内时,由狭槽提供至少二卡合部被压入时的弹性空间,以达到卡合的目的。并且该机构设置简单,方便使用。另外,固持机构利用单体化的支撑件与固定件相互组合成一体,以减少元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固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与组合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固定件的突出部相对于槽体卡合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半球形槽体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突出部的外表面相对于半球形槽体具有摩擦面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半球形槽体的内表面相对于突出部具有摩擦面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支撑件具有中空的长条形槽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持机构,具有类似万向接头的组合方式,使固定件与支撑件相互卡合。支撑件相对于固定件具有至少一旋转自由度,以使支撑件可绕着固定件的一端旋转。同时,固定件的该端设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容置于支撑件的槽体中且相互卡合,以达到紧固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8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