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隔防爆铝合金的金属电附着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7073.1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7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丁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5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王维新 |
地址: | 2265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隔 防爆 铝合金 金属 附着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在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储存器内作为填充材料的阻隔防爆铝合金的金属电附着工艺。
背景技术
阻隔防爆技术是有效防止易燃、易爆、气态、液态危险化学品在储运中因意外事故(静电、焊接、枪击、碰撞、错误操作等)引发的爆炸,从根本上解决易燃易爆液态、气态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中的本质安全的专有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阻隔防爆产品基本上是铝合金的,铝合金的阻隔材料的应用领域--多用于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腐蚀性小、工作压力小的易燃易爆物料。特点是它的特点在于比重较轻、有一定的防腐蚀性、工艺简单成本低。缺点是耐腐蚀性着、机械强度不高易碎、压力较高时易变型。阻隔防爆材料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热传导理论及形成燃烧、爆炸的基本条件,利用容器内的阻隔防爆材料高孔隙的蜂窝结构,阻止火焰的迅速传播与能量的瞬间释放。利用其材料的表面效应吸收大量热能,破坏燃烧介质的爆炸条件,以此降低火焰燃烧高度,从而防止容器和设备的爆炸,保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储运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改善了铝合金材料的部分性能,提供一种良好的热电传导性、抗酸碱腐蚀性、高机械强度、延展恢复型变弹性的铝合金阻隔防爆材料,克服了现有铝合金阻隔防爆材料在电磁通量、电蜗流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和缺欠,并为材料新增一些目前尚没发现或证实的一些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阻隔防爆铝合金的金属电附着工艺,其特征在于:制造工艺步骤为:将铝合金锭轧制成铝合金薄板,通过冲切机将铝合金薄板分切为有切缝的铝合金薄板,然后将铝合金薄板整形收卷,整形的铝合金薄板卷进加热炉回火处理,加热温度为280℃—300℃,加热时间3—4小时,将加热后的铝合金薄板卷进行分切轧制,然后拉网扩展为铝合金网,再将该铝合金网叠制成型为网状阻隔防爆材料,对成型为网状阻隔防爆材料进行金属电附着处理。也可以是先制成型后再实施上述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防爆铝合金的金属电附着工艺,其特征在于:铝合金金属电附着工艺步骤为:待金属电附着的阻隔防爆材料放置在金属硫酸水池中,所用的金属硫酸为所附着金属相应的硫酸镍、硫酸铜和硫酸锌中的一种,阴极的极板采用与欲附着的相同金属材料,阳极连接待金属电附着的阻隔防爆材料,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接直流电源,直流电压为12~36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防爆铝合金的金属电附着工艺,其特征在于:金属电附着可以是对铝合金薄板,也可以是对已制成型的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先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新型的改善性能的新材料方式;
2.对原有材料增加了新的性质;如导磁性、电荷运动新方式;
3.一些目前尚待研究证实的新性质和特性。
4.可以将现有材料的色泽进行改观,如附镍有不锈钢色、附铜有金黄色。
附图说明
图1为阻隔防爆铝合金的金属电附着工艺示意图。
图中:金属沉积槽1、阴极板2、金属溶液3、阳极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阻隔防爆铝合金金属电附着金属沉积槽1,槽内为所附着金属相应的硫酸镍、硫酸铜和硫酸锌中的一种,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网状阻隔防爆材料放置在金属沉积槽1中,阳极连接待金属电附着的阻隔防爆材料,阴极连接相应的金属板,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接直流电源,直流电压为12~36V;金属附着(又称着色)是用电化学的方法:既将镍用待附件于阳极,酸液中有所要附着的金属离子(如着硫酸镍、着铜用硫酸铜、着锌用硫酸锌)在12~36V直流电的作用下使金属附着于铝合金表面上,阴极的极板采用与欲附着的同时材料。电着色的目的是1、改变产品色泽。2、金属的附着改善了铝合金材料的部分性能(金属材料众多性能中的部分,如镍、钴会改变磁通性)。3、可能会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改善和突破。
本发明所应用的领域不损害原铝合金材料所有场所外;还也变了产品的外观色泽为某产品高端独有品牌成为可能。可进一步研发一些具有新专长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7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机械式剪板机
- 下一篇:一种含有矿石尾渣的铸造型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