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2084.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史一;高桥芳秀;胜山裕介;谷口辉三彰;内田安起宣;滨荻昌弘;永渕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信息通信工程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以及 电源 | ||
1.一种蓄电系统,具备将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组的全部电池组连接于外部电路而并联地进行充放电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蓄电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使所述全部电池组处于能够充电状态,从所述外部电路接收供电进行预充电,以使全部电池组的电压的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充电,之后,进行使全部电池组对所述外部电路处于能够充放电状态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以如下方式进行所述预充电的控制,将每一个电池组的额定充电电流值设定为Iset,将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设定为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的初始值而开始充电,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监视全部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将其最大值Ibmax(1)从所述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中减去,将相减结果Ierr(Iref(1)-Ibmax(1))与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相加,设定为新的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2)而继续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以如下方式进行所述预充电的控制,将每一个电池组的额定充电电流值设定为Iset,将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设定为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的初始值而开始充电,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监视全部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将其最大值Ibmax(1)从所述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中减去,将相减结果Ierr(Iref(1)-Ibmax(1))与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相加,设定为新的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2)而继续充电,
所述各电池组具备蓄电池和与该蓄电池串联连接的充电开关以及放电开关,所述控制单元具备:双向DC/DC转换器,控制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蓄电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DC/DC转换器和充电开关以及放电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以如下方式进行所述预充电的控制,将每一个电池组的额定充电电流值设定为Iset,将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设定为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的初始值而开始充电,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监视全部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将其最大值Ibmax(1)从所述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中减去,将相减结果Ierr(Iref(1)-Ibmax(1))与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相加,设定为新的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2)而继续充电,
所述各电池组具备蓄电池和与该蓄电池串联连接的充电开关以及放电开关,所述控制单元具备:双向DC/DC转换器,控制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蓄电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DC/DC转换器和充电开关以及放电开关,
所述电池组具备将多个锂离子二次电池单元串联或者并联连接而形成的组电池。
5.一种蓄电系统,具备将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组的全部电池组连接于外部电路而并联地进行充放电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蓄电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使所述全部电池组处于能够充电状态并从所述外部电路接收供电进行预充电之后,进行使全部电池组对所述外部电路处于能够充放电状态的控制,
所述预充电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每一个电池组的额定充电电流值设定为Iset,将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设定为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的初始值而开始充电,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监视全部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将其最大值Ibmax(1)从所述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1)中减去,将相减结果Ierr(Iref(1)-Ibmax(1))与所述额定充电电流值Iset相加,设定为新的充电电流指令值Iref(2),进行继续充电的定电流充电,之后,进行定电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处于充电终止电流值以下时,终止预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信息通信工程,未经株式会社日立信息通信工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20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