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7102.6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1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3/0484;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目标窗口 全屏 电子设备 显示区域 信息处理 用户按键操作 窗口处理 窗口显示 事件分发 预设规则 响应 分发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非全屏窗口启动M个应用中的一应用时,获得第一参数,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应用的第一窗口进行变换,所述第一窗口为全屏窗口,确定所述应用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显示区域小于所述应用的全屏窗口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呈现所述应用的第二窗口;检测用户的第一操作,获取第一事件;响应所述第一事件,根据一预设规则从所述M个窗口中确定出一目标窗口,将所述第一事件分发到所述目标窗口,由所述目标窗口对应的应用对所述第一操作进行响应。采用本发明,至少解决了无法明确将用户按键操作分发给哪一个窗口处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备各种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接受,丰富了用户体验,用户在日常操作中用到的该便携式的电子设备,考虑到便携需要,通常设计的屏幕都不是很大。例如,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手机的屏幕通常都设计为3.5寸,以方便用户携带。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现有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当手机上打开多个应用程序时,操作系统只允许一个应用程序处于前台,在单窗口内只能显示一个应用程序,即手机的操作系统如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本身只提供单窗口的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屏幕设计的趋势越来越大,这样就具备了支持多窗口显示的可能,这里,所述窗口指在手机上打开的应用程序所在的窗口,不做赘述。
在显示区域显示多个窗口时获取一用户操作,比如用户按键操作,由于支持多窗口显示,导致出现无法明确将该用户按键操作分发给哪一个窗口处理的问题,因此,需要系统在多个窗口中合理的确定一个目标窗口,将按键事件分发给该目标窗口,相关技术中,对于该问题,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至少解决了无法明确将用户按键操作分发给哪一个窗口处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触控显示单元,所述触控显示单元包括一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显示与M个应用对应的M个窗口,M为正整数,所述M个窗口中至少一个为非全屏窗口,所述方法包括:
以非全屏窗口启动M个应用中的一应用时,获得第一参数,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应用的第一窗口进行变换,所述第一窗口为全屏窗口,确定所述应用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显示区域小于所述应用的全屏窗口显示区域;
在所述显示区域呈现所述应用的第二窗口;
检测用户的第一操作,获取第一事件;
响应所述第一事件,根据一预设规则从所述M个窗口中确定出一目标窗口,将所述第一事件分发到所述目标窗口,由所述目标窗口对应的应用对所述第一操作进行响应。
较佳地,所述根据一预设规则从所述M个窗口中确定出一目标窗口,包括:
检测用户与M个应用的交互操作,将所述M个应用中与用户进行最后一次交互操作的应用所对应的窗口确定为所述目标窗口。
较佳地,所述检测用户与M个应用的交互操作,将所述M个应用中与用户进行最后一次交互操作的应用所对应的窗口确定为所述目标窗口,包括:
检测用户与M个应用的交互操作,根据所述交互操作的顺序建立窗口队列,并实时更新;
将位于所述窗口队列中的最后一个窗口作为所述目标窗口。
较佳地,所述检测用户与M个应用的交互操作,根据所述交互操作的顺序建立窗口队列,并实时更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7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