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复合菌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15611.5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佩佩;徐雪梅;刘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C12N11/10;A23K1/18;A23K1/16;C12R1/125;C12R1/07;C12R1/225;C12R1/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畜禽养殖用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畜禽生产和贸易大国, 其中禽蛋生产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家禽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但目前养殖业所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众多生长素类及药物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造成大量药物残留,从而造成禽畜肉类品种下降,细菌耐药性增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 益生菌制品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已成热点,益生菌通过动物消化道内的生物竞争排斥作用形成优势有益菌群,通过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来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饵料系数。而且,益生菌通常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带一定的酸甜感,也可增加动物的采食量。益生菌制剂以其功能多、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代替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饲料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活菌数低,菌体作用单一,稳定性差又强烈的制约了益生菌制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畜禽养殖用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菌剂通过多种益生菌的协同作用能有效调节养殖动物肠道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实现绿色养殖。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酪酸梭菌、载体和保护剂组成。
所述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8-109cfu/g。
所述复合菌剂中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9-1010cfu/g。
所述复合菌剂中凝结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7-108cfu/g。
所述复合菌剂中鼠李糖乳杆菌的活菌数为107-108cfu/g。
所述复合菌剂中酪酸梭菌的活菌数为105-106cfu/g。
所述载体为贝壳粉和玉米淀粉,其质量比为1:2-3。
所述保护剂为海藻糖和谷氨酸钠,其质量比为1:1.5-2。
上述复合菌剂中,菌粉与载体和保护剂的质量比为4:1-1.5:0.5-1。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复合菌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复合菌粉制剂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单株菌发酵:将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酪酸梭菌五株菌分别进行发酵,获得发酵菌液;
2)高浓度单株菌粉制备:上述各单菌株发酵结束后,向发酵液中加入载体,进行板框压滤,得到菌泥;按质量比3~10%加入上述保护剂,经乳化均匀后,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方法制备成高浓度菌粉;
3)将制备得到的五种菌的菌粉按有效菌数混和,最终菌粉中的活菌数为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8-109cfu/g、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9-1010cfu/g、凝结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7-108cfu/g、鼠李糖乳杆菌的活菌数为107-108cfu/g、酪酸梭菌的活菌数为105-106cfu/g。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菌剂利用五种益生菌之间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并且能提高禽畜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报酬率,为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绿色、环保养殖新模式。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复合菌剂的方法过程简单,易操作,且制备过程中采用的载体和保护剂均是可食用成分,能保证菌剂的安全,该方法能保证五种菌之间的合理配比,从而实现最强的协同促进作用,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改动或者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5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