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在含机制砂的混凝土中的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12205.3 申请日: 2013-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4556770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9
发明(设计)人: 朱建民;刘兆滨;董振鹏;周立明;田威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4B24/12 分类号: C04B24/12;C04B22/16
代理公司: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于宝庆;刘春生
地址: 111003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混凝土 外加 及其 机制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在含机制砂的混凝土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混凝土一般由粗集料、细集料、水泥、添加料、水以及外加剂组成。其中,砂属细集料,其质量要占到30%左右。砂原为岩石在自然条件作用下所形成,故称天然砂。随着经济的发展,天然砂资源日趋枯竭,天然砂的过量开采,对环境、生态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基础建设项目与日俱增,使机制砂应运而生,机制砂代替天然砂作为建筑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国内使用的机制砂的矿石为石灰岩,在粉碎过程中含有石粉。这种石粉细度小,它补充了混凝土中缺少的细颗粒,增大了固体的表面积对水体积的比例,从而减少了泌水和离析,而且石粉能和水泥等胶结料与水形成柔软的浆体,即增加了混凝土的浆量,减少了砂石间的摩擦,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但是,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也应具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增加,拌合物变得干稠,也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强度的下降,现有的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多在10-20%,含量偏高,因此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开采石灰岩的过程中会带入部分泥土,这部分泥土连同石粉一起带入砂中,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这些都是目前混凝土中应用机制砂所面临的难题。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增加,需要的减水剂量和用水量都要增加,这就需要更加高效的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等高效减水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减水剂,同其它类型的减水剂类似,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含泥量、含石粉量较低时,效果明显,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较为理想。但是,当其中的含泥量、含石粉量增加时,高效减水剂即丧失了优异的作用效果,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明显。因此,对混凝土领域而言,目前急需开发一种新型外加剂,在混凝土含泥量、含石粉量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优异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混凝土外加剂无法适用于含泥量、含石粉量较高的混凝土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加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

减水剂:            1份;

二丙胺:            0.05~3份;

六偏磷酸钠:        0.01~1份。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外加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

减水剂:            1份;

二丙胺:            0.1~2份;

六偏磷酸钠:        0.05~0.5份。

更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外加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

减水剂:            1份;

二丙胺:            0.5~1份;

六偏磷酸钠:        0.2~0.4份。

上述混凝土外加剂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

上述混凝土外加剂中,所述聚羧酸系减水剂优选为梳型聚羧酸系减水剂。

上述混凝土外加剂中,所述梳型聚羧酸系减水剂进一步优选为式(Ι)所述结构聚合物。

其中,M表示H、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铵离子或有机胺基团;-AO-和-BO-分别独立地表示-C2H4O-、-C3H6O-、-C4H8O-或是它们之间形成的有序嵌段或无序杂嵌段;r+s>1;t+u>1;r、s、t、u分别独立地表示0~250的整数;m表示5~300的正数,m:o:p:q=0.1~0.9:0.1~0.9:0~0.8:0~0.3;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H或C1~C20的烷基。

上述混凝土外加剂中,所述混凝土为含机制砂的混凝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外加剂在含机制砂的混凝土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采用减水剂与丙二胺、六偏磷酸钠进行复配,丙二胺和六偏磷酸钠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泥土和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加之减水剂的减水性和降粘性,本发明提供的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和易性好,无泌水、离析现象出现,从而使混凝土的后期工作性能得到了保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2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