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色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0772.5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伟;贾荣霞;田峰;程文娜;徐展展;林文娟;李佳;于琦;孙沙沙;李浩楠;刘娜;崔巍;田青梅;郭霖;李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5/04 | 分类号: | D06P5/04;D06P5/08;D06P5/02;D06P1/38;D06M11/79;D06M13/50;D06M15/647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宋玉霞 |
地址: | 25661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色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色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虽可获得较艳较深的色泽,但由于染料上带有水溶性基团,使得湿处理牢度不佳,褪色和沾色现象严重,不仅使纺织品本身外观陈旧,同时染料脱落下来会沾污到白色或其他色泽的纤维上,产生沾色、搭色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染色过程中,纤维上的水解染料或对未键合的染料皂洗不充分,或者活性染料在酸碱条件下的分解断键造成。故此,活性染料的耐氯洗牢度较低,尤其是染黑、咖啡等深色时,虽然色度能达到要求,但耐氯牢度均为1.0级,不能满足货单要求,染色完成后需增加一道后整理以改进各项牢度低的问题。
常用的活性染料固色剂有多种。大多数企业中均采用固色剂与耐氯牢度增进剂同浴使用,但助剂使用量较大,成本高,也存在粘辊、织物色变、热水浸泡牢度、耐氯牢度不符合货单要求等问题。交联剂为多官能团化合物,为环氧与胺类的聚合物水溶液,用于交联型或非交联型粘合剂,其阳离子性的基团可与带阴离子基团的染料或纤维反应,形成色淀固着于纤维,显著提高摩擦及刷洗牢度,是新兴的可用作直接、活性染料的固色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固色剂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将交联剂用于活性染色工艺中,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只使用一种交联剂即可解决牢度提升和固色剂与其它助剂混用粘辊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固色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为,固色剂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成分:固色助剂40g/L,防滑移助剂30 g/L,柔软剂40g/L。
固色助剂为弱阳离子型环氧化合物交联剂。
固色助剂为环氧与胺类聚合物水溶液交联剂。
防滑移助剂为阳离子型改性胶状聚硅酸。
柔软剂为阳离子/弱阳离子型硅类表面活性剂。
柔软剂为聚硅氧烷与聚醚嵌段共聚的高分子化合物。
该固色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称料、②化料、③浸轧、④烘干、⑤焙烘。
具体步骤为:
①称料,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处方用量;
②化料,电子搅拌器搅拌时间10分钟;
③浸轧,试验织物从一端浸入工作液,另一端取出,置于转动的轧棍上,使织物带液量为65%-68%;
④烘干,80 ℃烘干;
⑤焙烘,140℃烘焙40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固色剂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成分:固色助剂40g/L,防滑移助剂30 g/L,柔软剂40g/L。固色助剂为弱阳离子型交联剂。防滑移助剂为改性胶状聚硅酸,阳离子型,主要作用为各种织物纱线防滑移整理剂。柔软剂为阳离子/弱阳离子型硅类表面活性剂,为聚硅氧烷与聚醚嵌段共聚的高分子化合物。本发明将交联剂用于活性染色工艺中,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只使用一种交联剂即可解决牢度提升和固色剂与其它助剂混用粘辊问题。
经试验证明,本发明的固色剂固色助剂40g/L效果最好,最经济,用量过大,可造成织物变色,手感变硬,过少,效果提升不明显,经试验验证及大车试验40g/l用量最适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1.材料和设备
1.1织物
磨毛纱绢T/C24.6 tex × 24.6 tex 394根/10 cm × 197根/10 cm 深黑色;
磨毛纱绢T/C24.6 tex × 24.6 tex 394根/10 cm × 197根/10 cm 宝蓝色;
提花贡缎C18.5 tex/2 × 18.5 tex /2 378根/10 cm × 378根/10 cm大红色。
1.2助剂
固色剂A,固色剂B,本发明固色助剂,防滑移助剂,柔软剂。
其中,固色剂A,固色剂B为均为市售阳离子固色剂 ,为聚阳离子树脂水溶液。
1.3试验设备
台湾Rapid型轧车,101-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AR1140型电子天平,电磁炉。
2. 试验方法与测试标准
2.1工艺流程
称料→化料→浸轧(一浸一轧,轧余率65%-68%)→烘干(80 ℃)→焙烘(140 ℃×40″)→测试指标
2.2试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07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