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阳极氧化活化退膜二合一溶液的熟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4207.8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雅;张荣洲;王春霞;吴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1/20 | 分类号: | C23G1/20;C25D11/26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阳极 氧化 活化 二合一 溶液 熟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钛合金阳极氧化活化退膜二合一溶液的熟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钛及钛合金本身的优越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医疗、化工等领域并得到快速发展。钛的化学性质活泼,平衡电位比较负,理论上热力学的腐蚀倾向大,而实际上钛在许多介质中是很稳定的,因为钛极易与氧反应而钝化,生成的氧化膜使其耐蚀性提高,阻止了钛合金进一步氧化。此外,这层氧化膜的电阻率较高,使钛合金有优异的电化学抗蚀能力。但是当钛合金与异种金属接触时,由于氧化膜的存在,钛合金的电位比其他金属正,会导致其他金属作为阳极而发生接触腐蚀。而钛合金作为阴极,将会导致吸氢,使材料发生氢脆。为防止和减轻钛合金与其它金属材料接触时所产生的接触腐蚀倾向,进一步提高钛合金的抗蚀能力及其表面性能,钛合金通常采用阳极氧化处理获得氧化膜。然而,钛合金易在大气中形成一层自然的氧化膜,不经过活化处理,这层自然的氧化膜会阻止钛合金进一步阳极氧化,导致阳极氧化膜不均匀,结合力差等问题的出现。另外,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阳极氧化工艺的合格率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在航空领域中,大量采用钛及钛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飞机在飞行一段时间后,机身零件会出现磨损、腐蚀等现象,如果这些零件直接报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如何进行零件的返修、材料的再加工也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航空钛合金的氧化膜较民用钛合金的氧化膜更难处理,因为航空用途对钛合金的力学性能要求高,不允许因为吸氢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同时,实验表明即使在pH值高于5的有机酸性体系中仍然存在吸氢。所以一般的酸性体系不适用于航空用钛合金氧化膜的活化退膜处理,而采用碱性或中性体系退膜是避免吸氢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生产中,航空企业已有应用碱性双氧水体系退除膜层的技术。此方法是依靠双氧水H2O2的氧化还原性及活化金属表面的特性,具有成分简单、易维护、产物无污染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活化退膜过程中H2O2分解速率过快,存在稳定性差消耗量大等缺点。
钛合金的氧化膜TiO2是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因此钛合金在碱性双氧水体系中,NaOH能除去表层部分氧化物,并使氧化膜松动,使得氧化物的结构疏松,形成了许多通道。H2O2通过通道,到达钛合金基体与氧化物之间,钛合金合金成分中的Fe、V等成分作为催化剂,加速H2O2的分解,分解出H2O和[O],[O]形成O2 在内部产生向外的压力,而外部的H2O2同时分解出O2,产生了一种气流波动,使氧化膜受到两种力的同时作用;并且H2O2兼有还原和氧化两种作用,在这里起着还原表面氧化物的作用。多种作用同时进行,起到了活化或退膜效果。
由于H2O2在常温可以发生缓慢分解反应生成H2O和O2,在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后能加快分解反应。另外,H2O2显弱酸性,在碱性环境中,更不稳定,分解产物H2O的大量聚集,槽液体积不断增加,溶液浓度被稀释,为保证使用效果需要经常补加H2O2,槽液维护频繁,操作繁琐,给日常的生产带来了不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对环境需求不断提高,现代退膜液配方判断标准是:退膜效率高,槽液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会降低钛合金重新氧化后膜层质量,不吸氢不腐蚀基体,对钛合金材料适应性强。
在由氢氧化钠、葡萄糖酸钠、三乙醇胺、二甲基酮肟和自来水组成的基础液中,氢氧化钠提供碱性条件来溶解或松动由TiO2组成的氧化膜,TiO2与NaOH的反应如反应方程式(1)所示。
TiO2+2NaOH(浓)→Na2TiO3+H2O …………………… (1)
上述反应生成的偏钛酸钠难溶于基础液中,吸附在试样表面从而阻止反应的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42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