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成像仪器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3116.2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兴宇;沈海滢;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化学 发光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成像 仪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成像仪器和系统。
背景技术
微流控分析方法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该方法以分析化学为主,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和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在微米级结构中操控纳升至皮升体积流体,对待测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试剂和样品用量少及多样品多指标同时检测等优点。对临床疾病研究中有关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及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常规的诊断分析方法需要比较长的分析时间,液体处理过程也比较麻烦,通量比较小(每次只能检测一个或者几个样品),而且需要比较多的抗体试剂。而微流控分析芯片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例如,在分析样本量非常少的样品时,微流控技术表现出极强的优势,通常需要样品量为几毫升的实验在采用微流控技术后,仅需要几微升的样品量,大大节省了样本和试剂的消耗量。在临床免疫检测领域,微流控分析技术与免疫分析的结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免疫分析的其它缺点,因此,近几年来已引起临床检验医学的广泛关注。微流控技术应用于免疫检测会极大地促进免疫检测技术的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是,目前微流控免疫分析方法中,微流控芯片体积虽然很小,但与微流控芯片配套的检测仪器体积一般很大,不便于微流控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而且不能完全体现微流控在简便快速检测这一方面的优势。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专门的用于微流控芯片检测的仪器,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小型的微流控芯片分析仪器,实现信号采集和分析处理的有机整合,使微流控技术微型化,简便化。
化学发光是产生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种光辐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是借助化学发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此方法不需要光源和色散装置,没有光学分析方法中常见的散射光和杂散光的干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因而具有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的优点,近年来己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环境检测等各个领域。在医院的免疫检测中,微孔板化学发光方法已经成为主要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结合后能够有效地降低微流控芯片对检测装置的要求,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便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本领域需要能够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结合的专门用于微流控芯片检测的小型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成像仪器和系统,可以对微流控芯片上的化学发光信号进行有效收集和分析,该仪器体积小,是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微流控芯片分析仪。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成像仪器,包括仪器框架及安装在所述仪器框架上的光路固定模块、芯片支持结构、反光镜和光学透镜组及检测模块,所述光路固定模块用于固定光学透镜组的位置及光路的调整和固定,所述芯片支持结构用于支持及移动芯片以调整芯片位置,所述反光镜和光学透镜组用于将芯片上的化学发光信号收集并聚焦到所述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接收化学发光信号并转变为模拟电信号,再将模拟电信号转变为数字电信号。
优选地,所述芯片支持结构为芯片托盘,更优选推拉式芯片托盘。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为CCD相机。
优选地,所述CCD相机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仪器框架为光密闭结构。
优选地,所述成像仪器还包括开关电源。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连接计算机,所述计算机接收并处理来自所述检测模块的数字电信号。
优选地,所述成像仪器整体呈长方体形。
优选地,所述长方体形的成像仪器三个相邻边的长度分别是12-18cm、12-18cm和35-45cm,优选15cm、15cm和40cm。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成像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成像仪器及与其连接的计算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3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