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4363.2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9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法;李晓丹;李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4;G01N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食品 丙烯酰胺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处理方法,属于食品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来生产聚丙烯酰胺。2002年瑞典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斯德哥尔摩大学在高温加工的食品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这一发现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各个国家相继投入到高温加工的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以及含量控制的研究中。
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而且在动物试验中已经证实其具有基因毒性以及致癌性,但是人类日常膳食中摄入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1994年国际癌症组织已经将丙烯酰胺确定为一种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质”。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发现引发了各国对丙烯酰胺危害的进一步关注。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高温加工的过程中,食品中天冬氨酸以及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间接产生丙烯酰胺。同位素标记实验也证明,丙烯酰胺的碳骨架来源于天冬氨酸,而且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与其中天冬氨酸以及还原糖的含量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在高油脂食品中,关于丙烯酰胺的产生依然存在其他的可能:油脂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醛被氧化成丙烯酸,再进一步与氨基发生作用产生丙烯酰胺。
现阶段,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确定主要以色谱分离以及质谱分析技术为检测手段,液相/质谱技术应用尤其广泛,因为这种方法更直接、更简便。但是,在比较复杂的食品基质中,由于体系中杂质离子的干扰,使得这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本发明针对复杂食品基质中杂质的干扰,通过脱脂、提取、萃取、旋蒸以及复溶过滤等前处理操作提高丙烯酰胺提取液的纯度,排除杂质干扰,再进行LC-MS/MS检测,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更具有可靠性。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复杂的高油脂食品体系,排除了高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的干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取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以高油脂食品为检测目标,通过脱脂、提取、萃取、旋蒸以及复溶过滤等预处理操作,尽可能除去体系中的杂质。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LC-MS/MS检测,排除检测中杂质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更可靠。
本发明提取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处理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取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食品研磨粉碎,称取1-3g粉碎后的样品;
(2)向样品中加入10-40mL正己烷,充分搅拌后抽滤,弃去滤液,洗涤滤渣,风干滤渣;
(3)向经过脱脂后的滤渣中加入5-20mL0.5-2mol/LCaCl2溶液,超声振荡10-40min,离心操作A,收集上清液,沉淀中再加入CaCl2溶液重复提取2-4次,收集上清液,将收集的上清液离心操作B,去除沉淀;
(4)向上清液中加入10-30mL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振荡2-10min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将上层乙酸乙酯转移出来,重复萃取操作1-5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再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过滤后将乙酸乙酯溶液减压浓缩至0.5-2mL,将圆底烧瓶中的浓缩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再向圆底烧瓶中加入0.5-2mL乙酸乙酯充分洗涤,将洗涤液合并至离心管中,于35-45℃水浴中用氮气吹干,加入1-4mL超纯水复溶,振荡2-10min,备用;
(5)将复溶后的溶液通过水系滤膜后,置于-20℃冰箱中冷冻1-5h,然后取出于0-5℃温度下解冻,再对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沉淀;
(6)将上清液再通过水系滤膜,完成预处理操作。
所述步骤(2)中重复洗涤滤渣2-6次。
所述步骤(3)中离心操作A条件为2000-6000r/min离心10-30min,离心操作B条件为5000-20000r/min离心10-40min。
所述步骤(5)和(6)中水系滤膜为0.22μm水系滤膜。
本发明所使用的滤膜为市售产品,购于天津市东康科技有限公司。
所述步骤(6)完成预处理操作步骤的样品能够直接作为LC-MS/MS样品。
本发明所述的食品包括各种常见食品,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提取油炸、微波或焙烤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例如,提取油炸马铃薯(条)等中的丙烯酰胺,但对于高蛋白食品(如肉类)以及奶粉样品中丙烯酰胺的提取效率相对较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一系列前处理操作可以省去SPE纯化的操作,简化纯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4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