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恶臭假单胞菌株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9966.3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4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甄丽;郑玉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4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恶臭 假单胞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恶臭假单胞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养殖水体中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导致水体氮元素含量严重超标,富营养化加剧,使得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鱼虾病害频发,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水产动物致病的主要根源是养殖水体中亚硝态氮含量的严重超标,亚硝酸盐可以氧化鱼虾体内的亚铁血红蛋白,使其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其失去运输氧的能力,最后造成鱼虾死亡。所以,控制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成为规模化养殖的关键之一。
与物理脱氮法相比,生物脱氮有其独特的优点:无二次污染,脱氮彻底,经济安全等。由于生物脱氮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达标排放可靠性强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成为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主要方式。好氧反硝化作用是近年来提出的与传统的缺氧反硝化脱氮相比具有独特优势的生物脱氮技术:一方面,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同时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设备与操作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硝化作用的产物可直接作为反硝化作用的底物,避免抑制硝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进程加剧。因此,好氧反硝化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对于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研究也比较多,但其成果仍旧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通过筛选分离好氧反硝化细菌,并对好氧反硝化菌的各种生长特性和反硝化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养殖废水、生活废水及工业污水的脱氮处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在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该菌株具有好氧反硝化的性能,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态氮,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NI3(Pseudomonas putida NI3)菌株,已于2013年9月29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457。
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NI3(Pseudomonas putida NI3)菌株用于水体净化。
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NI3菌株以菌粉的形式制成微生物添加剂。
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NI3菌株具有好氧反硝化的性能,其8h内可完全降解浓度为5-10mg/L的亚硝态氮,能有效降低养殖废水中硝态氮及亚硝态氮的含量;该菌株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态氮也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其7天的降解率能达到64.95%。因此,该菌株有望开发为水产微生态制剂及污水处理剂,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NI3(Pseudomonas putida NI3)菌株及其效果、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1、本发明所使用的培养基的组分如下:
初筛BTB培养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蔗糖15.0g;氯化钠20.0g;Teepol1.0g;溴麝香草酚蓝0.00006g;水1000ml。
营养肉汤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0g;葡萄糖1g;水1000ml。
筛选培养基:NaNO20.1g(约20mg/L NO2-N);葡萄糖5.0g;K2HPO41.0g;NaCl2.0g;MgSO4.7H2O0.5g;水1000ml。
2、筛选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将污泥样品稀释后,取0.1mL均匀涂布于BTB培养基表面,置入恒温培养箱,30℃下培养2~3d后,用接种环挑取使周围培养基出现蓝色晕圈的单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即为初筛菌株。共挑取了13株单菌落,分别命名为NK1、Y1-13、BX、BY、N1、N4、NI1、NI2、NI3、WU1、WU2、WU3、XAO1。接种初筛菌株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在30℃、205r/min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24h后,经过离心重悬,以1%的接种量接种到筛选培养基中,30℃、205r/min条件下进行摇瓶处理,24h后取样测定实验体系中亚硝态氮浓度。其中,亚硝态氮NO2–N含量通过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体量通过涂布法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菌株培养24h后发酵液中NO2—N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9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铜合金金属管
- 下一篇:一种大麦碱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