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亲水性超大孔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5774.5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8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曲剑波;宦关生;邵荟荟;刘建国;朱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12/36;C08F2/20;C08F293/00;B01J20/285;B01J20/30;B01D15/08;C12N11/08;C07K1/2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王月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亲水性 超大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微球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亲水性超大孔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色谱技术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高效分离蛋白质、质粒等生物大分子的一种有效手段。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离介质是保证分离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生物大分子空间三四级结构复杂,尺寸大(蛋白质分子直径通常为1-100nm,质粒分子直径则在150-250nm之间),稳定性差等特点。为了保持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要求在保证分离纯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分离时间,以减少生物大分子被流体切割的程度(PerfusiveChromatography,USPatent5,833,861,1998),同时要求分离介质孔径要与生物大分子体积相适应,一般要大于溶质分子直径10-20倍(Polymer,2007,48:1981-1988),否则分子扩散会受到限制。传统的色谱分离介质孔径通常在10-50nm之间,生物大分子只能吸附在微球外表面,不能有效利用微球的孔道和表面积,传质速率慢,分离效率低下,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此外,目前占主流的多糖类分离介质还存在机械强度低,只能在低流速下操作的缺陷。超大孔聚合物微球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思路。
超大孔聚合物微球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近年来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灌注色谱介质(POROS)就是一种超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已成功用于蛋白质的快速分离(Perfusionchromatography.Nature,1991,350:634-635;J.Chromatogr.A,1996,743:221-229),具有操作压强低、流速快、产量大等优点。POROS介质具有两类孔,一类是600-800nm的贯穿孔(through pores),另一类是80-150nm的扩散孔(diffusive pores)。贯穿孔内流体可以对流形式流动,传质速度快;而扩散孔提供了足够高的比表面积,保证了介质的吸附容量。但由于该类介质制备工艺复杂,微球孔道的形成不易控制,批次重复性差,并且纳米颗粒间结合力弱,介质在装柱过程中容易破碎,很难工艺放大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上问题使POROS介质的应用停滞不前,近年来少有POROS介质的应用报道。
Magnapore微球是另一种超大孔微球(PolymericMicrobeads.USPatent5,863,957,1999),它的特点是孔道非常规整,孔径较大(1-50μm),相互联通的孔明显可见。Magnapore微球是采用高内相乳液法(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HIPE)制备的,在制备过程中,由于HIPE内相的体积浓度高达80-90%,乳液的稳定性是制备的一个难点。同时,HIPE粘度很高,在外水相分散性不好,成球率低,球体大小不均匀,并且Maganopore介质的大孔径造成比表面积很 低(2-30m2/g),孔壁很薄机械强度不够高,容易破碎,无法在大规模制备色谱上应用。天津大学孙彦以无机颗粒为致孔剂制备出孔径约为500nm的球形介质(Biotechnol.Prog,2003,19,1300-1306),制备的超大孔介质在分离应用中效果较好。他们发现要得到贯穿的大孔径,无机颗粒的体积含量应为10-40%。然而,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无机颗粒之间的相容性差,要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完全将大量的无机颗粒包埋在内,是一个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57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碱性石墨烯复合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热聚烯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