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真空度下油脂脱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4498.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4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于殿宇;王立琦;江连洲;胡立志;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油脂 脱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脱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真空度下的油脂脱臭装置。
背景技术
油脂的豆腥味产生主要来源于油脂中的某些可挥发性物质,而油脂豆腥味的品质与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含量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它们的不饱和键极易发生加成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独特“气味”的化合物而使油具有豆腥味。所以对于高品质的油脂产品尤其是食用油脂产品,采用脱臭的方法除去油脂中不必要的气味,以改善油的品质和稳定性。
在油脂的精炼加工过程中,脱臭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和操作单元,其主要设备脱臭塔又是整个油脂脱臭工艺中的核心;目前国内油脂精炼工艺中使用较多的脱臭塔主要分:板式塔、填料塔和软塔等几种;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板式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真空度下油脂脱臭装置,以解决目前低真空度条件下脱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油脂颜色较深,脱臭率较低,能源浪费较高的问题,旨在为油脂脱臭工艺发明出一个合理可行的脱臭工艺设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真空度下油脂脱臭装置,它包括装置壳体、加热器和回油管,加热器由上至下设置在装置壳体内的中心处,多个圆形加热器组围绕内壳体,装置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油管侧面设置有出油口,装置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循环油管。
上述高真空度脱臭塔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脱色油进入脱臭塔后,物料在高真空度状态下进行加热,在脱除臭味组分的同时, 由于每层塔板的独特均格结构,油脂的被动延长了油脂在脱臭塔中的停留时间,使得油脂中的热敏性色素彻底分解,从而起到很好的热脱色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每吨脱臭油脂蒸汽用量为15~25kg,脱臭后油脂酸价为0.17~0.27(KOH)/(mg/g),提高油脂精炼率0.5~0.7%,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为13.2%,油脂色泽降低17~33%,脱臭率提高26~33%,节省能源30%,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生产稳定性,可用于多种油料的生产精炼,且操作简便,维护保养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装置外壳体3、内壳体6,回油管2和设置在反应器内壳体6内的多个加热器组5,加热器5由上至下设置在装置壳体6内的中心处,多个圆形加热器组5围绕内壳体6均匀排列成一个圆圈,内壳体6的上端设置有进油管4,装置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油管7。
装置内壳体6与外壳体3为圆形,壳体内有回油管2,回油管2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机1,原油由进油管4进入装置内壳体6内,在加热器5作用下,经回油管2进入外壳体3内对内壳体6内油进行换热,然后经出油管7出油。
每吨脱臭油脂需要蒸汽用量为15~25kg,脱臭后油脂酸价为0.17~0.27(KOH)/(mg/g),能耗节省30%,提高油脂精炼率0.5~0.7%,色泽降低17~32%,脱臭率提高26~33%。
设备参数指标:脱臭塔高13m,外壳体直径5m,内壳体直径为4m,进油管与出油管直径为300mm,圆形加热器每层共6个,直径为0.5m,回油管高10m,出油管高为8m。工作原理:待脱臭油脂由进油管4进入脱臭塔,经过加热器5进行加热,依次进入六个层面进行加热,带加热完成后经由回油管2再次进入到脱臭塔中,再依次经过二至四层面,再经出油管7出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4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