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表面具有凹槽拉晶用石英玻璃坩埚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4340.3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6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司继成;朱强;向真雄;沈凯峰;凌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路博石英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10 | 分类号: | C30B15/1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11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具有 凹槽 拉晶用 石英玻璃 坩埚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制单晶硅的石英玻璃坩埚,属于石英坩埚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直拉法(Czochralski)被广泛用作单晶硅的制备方法。根据CZ法,晶体的生长是在晶体提拉炉中进行的,将多晶硅装填到石英坩埚中,然后通过环绕在坩埚壁外表面的加热器熔化。使晶种与熔融的硅液表面接触,通过提拉来完成单晶硅锭的生长。在这种提拉过程中,石英玻璃坩埚要经受长达数十小时机械、化学、热应力和熔融硅液的侵蚀。随着坩埚的尺寸越大,其使用的时间越长,同时也就意味着经受侵蚀的时间越长。
通常情况下,单晶硅拉制过程中石英玻璃坩埚会与熔融的硅液反应,并产生SiO气体,形成小气泡附着在石英玻璃坩埚内壁,随着反应的持续,这些小气泡会富集并合并长大,最终脱离坩埚壁从熔融的硅液表面逸出。这些气泡的逸出、破裂会导致硅液表面的振动。
硅液表面发生振动时,会导致拉晶过程中形成位错,严重会出现断胞,拉晶终止等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单晶硅锭的质量和成晶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拉制单晶硅的石英玻璃坩埚及其制备方法,此种石英玻璃坩埚能够有效地抑制拉晶过程中的表面振动。
根据本发明,石英玻璃坩埚在毛坯形成后,采用物理研磨或高温蒸发工艺,使其内表面特定区域内具有凹槽结构。
设石英玻璃坩埚的总高度为H,所述特定区域为从石英玻璃坩埚底部开始0.2H至0.99H高度范围内,凹槽之间的间距d为5mm~20mm。
所述的凹槽,宽度w为0.1mm~5mm,深度t为石英玻璃坩埚壁厚T的5%~20%。
所述的高温蒸发工艺为采用特殊气体加热或用激光/等离子电弧局部加热气化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表面具有凹槽拉晶用石英玻璃坩埚。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石英玻璃坩埚毛坯制备完成,经喷砂、切边、倒角后,转移到装有专用夹具的旋转机台上,使石英坩埚以中心轴为圆形旋转。在对应石英玻璃坩埚高度为0.8H的位置采用半径为2mm的金刚石转头对石英玻璃坩埚内壁进行研磨,同时用水冷冷却,研磨深度为坩埚壁厚的10%。此处凹槽完成后,将研磨转头向底部移动10cm,重复之前的操作,继续研磨。当研磨转头移动至0.5H高度以下时停止凹槽实现工序,将坩埚取出,洗净,烘干。这样,内表面具有凹槽结构的石英玻璃坩埚就制备完成了。
实施例2
石英玻璃坩埚毛坯制备完成,经喷砂、切边、倒角后,转移到装有专用夹具的旋转机台上,使石英坩埚以中心轴为圆形旋转。在对应石英玻璃坩埚高度为0.9H的位置采用激光束(激光束的直径设置成0.5mm)对石英玻璃坩埚内表面灼烧并使其蒸发,激光束与坩埚内表面做相对运动。控制激光功率和相对运动速度,使灼烧厚度为坩埚壁厚的10%。此处凹槽完成后,将研磨转头向底部移动5cm,重复之前的操作,继续灼烧。当灼烧位置移动至0.4H高度以下时停止凹槽实现工序,将坩埚取出,洗净,烘干。这样,内表面具有凹槽结构的石英玻璃坩埚就制备完成了。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的几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路博石英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路博石英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4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孔机
- 下一篇:等离子体废物气化和发电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