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海底观测网仪器智能配置的云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7742.0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黄容生;郭振华;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海底 观测 仪器 智能 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海底观测网的快速配置新仪器的方法,即用于海底观测网仪器智能配置的云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一个海底观测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从通信服务器开始,往上至互联网符号处,所有的服务器共同组成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向下负责管理所有的观测仪器,包括对仪器进行控制、管理观测数据等等;向上负责应答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向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下载某个仪器某个时间段的数据、控制某个仪器等等。
当前海底观测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原来的仅包含一个仪器到现在包含数百上千个仪器。而且海底观测网的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从原来的集中系统,到现在的分布式系统。原来配置一个新仪器(可能的仪器有:温盐深仪、地震仪、矢量流速计、叶绿素测量仪、声学多普勒剖面仪等等),一般是由仪器操作员人工进行配置,只需要在一台系统主机上安装相关驱动软件,录入配置信息和元数据信息即可,这个过程我们成为“仪器配置”。而现在,不仅仪器数目庞大,而且往往不仅仅需要给一台主机配置,甚至可能是需要同时配置数百台主机(系统对仪器进行操作就必须“认识”该仪器,也就是必须进行配置)。这样,人工配置过程出现错误的概率就大大增加。而配置错误无疑将给整个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仪器相关观测数据失去可读性,重则危及整个海底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智能配置机制,来更有效地配置仪器。同时,由于海底观测网的特殊性,这种配置机制,还需要有非常好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海底观测网通常包含非常多的观测仪器(每个仪器里面包含至少一个传感器),组成一个传感器web网络。这些仪器需要跟仪器管理员、岸基数据中心(就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观测系统所有数据的)实现互操作。甚至,为了检测海底突发异常事件,例如海啸等,仪器之间还需要实现互操作。所谓互操作,就是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员之间(各仪器之间)能够有效地交换和共享信息,并且根据交换和共享的信息作出相应的行为(可能的行为会有:更改采样频率、调整仪器角度等等),从而能够协调工作,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复杂的、多种实体之间的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需要在主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和其他信息到系统中,这一安装过程就是仪器的配置过程。仪器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接口软件:通过接口软件,系统能够与仪器进行信息的交换。
仪器驱动软件:实现接口软件中所提供的接口方法。(这里的接口软件就相当于一些方法的名称,例如,可能有“turn off”这样一个方法,但是没有具体实现。然后驱动软件里需要具体实现“turn off”这个方法,告诉电脑我这个“turn off”怎么关闭仪器)
仪器元数据:以机器可读或者人类可读的方式去描述和定义一个仪器。元数据可能包括仪器制造商、序列号、校验参数等等(元数据安装在主机)。没有元数据的原始数据没有任何科学价值。(因为没有元数据的话,没法解读观测数据。例如,一个观测数据可能是7.9。没有元数据的话,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单位,他的测量精度,他是在哪里、什么时间测量得到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自动配置、即插即用的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海底观测网仪器智能配置的云配置方法,它是一个基于云端(存储在云端)的云配置方法,用于促进仪器配置的自动化、智能化。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下述的技术方案:为每一个海底观测仪器设计一个存储在云端的“虚拟设备”,与实际仪器一一对应,包含了仪器所有配置信息,能够随着实际仪器更新进行自动更新,能够根据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随时获取,同时在多台主机上同时进行智能配置。当一个新的仪器接入到海底观测网中时,管理系统自动识别其UUID,并且根据UUID向云端请求其cloud puck,获取cloud puck之后自动根据其中信息对仪器进行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人工配置相比,这种配置方法可以自动配置多台主机,更加智能化,并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海底观测的配置速度、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一个海底观测网的系统示例图。
图2为“虚拟设备”Cloud PUCK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仪器配置过程;
图4为Cloud PUCK的标准仪器接口UML图;
图5为Cloud PUCK的标准仪器解码器UML图;
图6为Cloud PUCK的仪器数据解码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7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除尘器箱体
- 下一篇:可视化网络管理的方法和用户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