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滨麦3Ns,6Ns和7Ns染色体的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培育方法和鉴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5969.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新;庞玉辉;陈新宏;武军;程雪妮;杨群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ns 染色体 小麦 多重 代换 培育 方法 鉴定 | ||
1.包含滨麦3Ns,6Ns和7Ns染色体的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四倍体硬粒小麦与八倍体小滨麦杂交,在F1,F2,F3和F4世代均进行鉴定,筛选出染色体数目为2n=42,且含有滨麦Ns基因组染色体的单株;2)筛选出的单株均套袋自交,在F5世代,选育出含有6条分别为滨麦3Ns,6Ns和7Ns染色体的的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倍体硬粒小麦品种为D4286,八倍体小滨麦品种为M842-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染色体构型为2n=42=21II,染色体组成为由36条小麦染色体和6条滨麦Ns基因组染色体构成,滨麦的6条Ns基因组染色体可以完全配对为3个二价体染色体,分别为滨麦的3Ns,6Ns和7Ns染色体。
4.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将F5后代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种子室内发芽,剪取根尖于冰水预处理24h,卡诺固定液固定,1%纤维素酶+1%果胶酶酶解,醋酸洋红染色压片;花粉母细胞观察:田问取适龄幼穗,用卡诺固定液固定,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显微镜观察。
5.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滨麦和华山新麦草全基因组DNA并进行标记,染色体制片及原位杂交,每张制片加40μl杂交液,然后95℃变性8min,杂交在原位杂交仪上依照程序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液组成为:20×SSC4μl,ssDNA(鲑鱼精DNA,5ug/uL)1μl,10%(W/V)SDS1μl,50%(W/V)DS8μl,去离子甲酰胺20μl,探针DNA100ng,无菌去离子水加至40μ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原位杂交仪为HYBrite原位杂交仪,程序设置为75℃8min,37℃16h。
8.小麦-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SSR和EST-STS标记分析方法:采用小麦D基因组1D~7D染色体的14对SSR引物,对F5后代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及其亲本进行分析,确定D基因组染色体的组成;采用小麦第3、6、7同源群染色体的10对EST-STS引物,确定Ns基因组染色体的同源群归属;采用PCR扩增反应对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点样量8μl,150V恒压条件下电泳4~5h,硝酸银染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扩增反应的反应体系为包含1×buffer(100mM Tris-HCl pH8.3,1.5mM MgCl2),0.2M dNTPs,50ng引物,1U Taq DNA聚合酶,50~100ng模板DNA,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34个循环按照94℃变性1min,50,55或60℃退火1min,72℃延伸2min进行,最后充分延伸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59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膜和包括该树脂膜的无缝带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动修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