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8986.2 | 申请日: | 2013-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4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关丽;张博睿;张秀富;王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23/16 | 分类号: | C09B23/16;H01G9/2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谢钢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甲川菁 染料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及在硅片表面的成膜应用。
背景技术
硅基材料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廉以及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已作为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和太阳能光伏半导体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以及电子学的快速发展,将有机功能分子在硅基材料表面共价键合成膜,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将有机分子在硅基材料表面共价键合,可以使硅基材料表面形成有机分子层薄膜,使有机分子的性能转嫁于半导体,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赋予传统硅基材料更多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分子存储器、分子开关、场效应晶体管、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在硅片表面形成分子薄膜的应用。
本发明的实现过程如下:
结构式(I)所示的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
其中,R为
。
上述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甲基喹啉与1,3-二氯-2-丙醇反应得到1,3-二-(4-甲基喹啉)-2-丙醇二氯盐;
(2)1,3-二-(4-甲基喹啉)-2-丙醇二氯盐与含有甲硫基的杂环季铵盐反应得到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所述含有甲硫基的杂环季铵盐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步骤(1)在N2保护下130~160℃反应。
上述步骤(2)使用三乙胺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反应。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可在羟基化的单晶硅表面形成分子薄膜。
本发明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的制备方法简单,产品纯度高,易于工业化生产。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发现,制备得到的双D-π-A一甲川菁染料可在羟基化的单晶硅表面以共价键键合形成分子薄膜,成膜性能好,使染料的光谱性能转嫁于单晶硅半导体,应用在光电材料和生物检测领域。
附图说明
图1 硅片基底表面的XPS全扫描测量谱;
图2 染料D1共价键合硅片表面的XPS全扫描测量谱;
图3 染料D2共价键合硅片后表面的XPS全扫描测量谱;
图4 染料D3共价键合硅片后表面的XPS全扫描测量谱;
图5 染料D4共价键合硅片后表面的XPS全扫描测量谱;
图6 硅片基底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及三维形貌图;
图7 共价键键合染料D1后硅片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及三维形貌图;
图8 共价键键合染料D2后硅片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及三维形貌图;
图9 共价键键合染料D3后硅片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及三维形貌图;
图10 共价键键合染料D4后硅片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二维及三维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8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美白面膜
- 下一篇:一种能够作为吸管使用的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