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白蛋白的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6200.3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闫学海;邹千里;马光辉;赵芬芳;陈成军;戴五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7/42 | 分类号: | A61K47/42;A61K9/14;A61P35/00;A61K41/00;A61K31/337;A61K31/704;A61K31/12;A61K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白蛋白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白蛋白的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白蛋白是一类在血浆中大量存在的蛋白。药物载体研究中常见的白蛋白包括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分别可以从人血清、牛血清、蛋清中获取。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最丰富的血浆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在体内具有多种作用,如:1)增加长链脂肪酸的溶解度;2)结合胆红素;3)与多种药物结合,如青霉素类、磺胺类、吲哚类、苯二氮卓类等药物。
白蛋白分子中存在多种药物结合位点,对不同种类的药物均能有效负载;同时其具有水溶性高、稳定性好、可降解等特点,其生物相容性高,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人体,因此白蛋白是药物输送的理想载体。基于白蛋白的纳米粒子用于药物输送,可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并改善药物的代谢动力学。通过控制纳米粒子的粒径,可提高被动靶向作用,提高药物在肿瘤处的摄取。同时,白蛋白上存在的氨基、巯基等,可以进一步修饰主动靶向基团以提高靶向性。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的一些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子的方法通常分为两部分,即形成纳米粒子和稳定纳米粒子。形成白蛋白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有去溶剂法和乳化法。去溶剂法(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3,257,169–180)是向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使白蛋白分子的溶解度降低,产生相分离并形成纳米粒子,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需达40%。乳化法(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7,340,163–172)是使用棉籽油或环己烷作为油相,与白蛋白的水溶液发生作用,产生纳米粒子。这些形成白蛋白纳米粒子的过程使用了有机溶剂,增加了后处理的难度,同时可能残留的有机溶剂会引起药物性质不稳定、过敏反应等不良后果。稳定白蛋白纳米粒子的常用方法为交联法。戊二醛(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2001,18,825–829)等含醛基的交联剂可通过与氨基的反应稳定白蛋白纳米粒子。由于含醛基交联剂在体内可能产生毒副作用,该类交联剂不适于人体使用。有报道中使用了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对白蛋白进行预处理(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988996A),通过巯基与二硫键的作用稳定白蛋白纳米粒子,但是其形成纳米粒子也是通过加入有机溶剂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白蛋白的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所述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大小可控的特点,其制备过程不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后处理的难度,同时所形成的纳米粒子也无有机溶剂残留,避免了有机溶剂残留所引起的药物性质不稳定、过敏反应等不良后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白蛋白的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包括白蛋白分子和带正电荷的大分子;
优选地,所述白蛋白分子为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带正电荷的大分子为多聚赖氨酸、精胺、聚精胺、鱼精蛋白硫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白蛋白分子与带正电荷的大分子在水溶液中混合,调节溶液的pH值为7.2-10.5;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在5-70℃、优选10-60℃、进一步优选20-40℃下反应1-60分钟、优选5-30分钟;
(3)向步骤(2)所得混合液加入含巯基的化合物,在5-70℃、优选10-60℃、进一步优选20-40℃下反应30分钟以上,形成稳定的白蛋白纳米粒子。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白蛋白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1-200mg/ml、优选为10-100mg/ml,所述带正电荷的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1-200mg/ml、优选为10-100mg/ml;
优选地,通过向水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调节溶液的pH值;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含巯基的化合物为谷胱甘肽、半胱氨酸、二硫苏糖醇、巯基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含巯基的化合物在混合液中的终浓度为0.001-100mM、更优选为0.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6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型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