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供氧自循环脱氮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3749.7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詹恩超;张宗和;厉巍;张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供氧 循环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脱氮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分段供氧自循环脱氮反应器。
背景技术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控污减排,化学需氧量得到有效控制,氨氮污染上升为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2011 年全国废水氨氮排放量为260.4万吨,氨氮已成为七大水系的主要污染指标。有机污染物被去除后,低碳氮比成了未达标废水的主要水质特点。由于未达标废水的C/N比往往不能满足传统脱氮技术所需值,此类废水的生物处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低碳氮比废水的生物处理,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重大课题。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自养型生物脱氮工艺,该工艺所涉及的亚硝酸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均为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添加有机碳源。这一新工艺的出现为低碳氮比废水的生物处理带来了曙光,因此倍受环境工程界的青睐。但是,在传统设计中,短程硝化工艺和厌氧氨氧化工艺通常被分置于两个装置中进行,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抑制氨氧化作用,限制工艺的效能;此外,由于厌氧氨氧化工艺所需氨氮和亚硝氮的比例为1:1.32,这样的基质比例在实际工程中很难调控。若能将两工艺置于同一个装置中进行,使亚硝酸盐边生产边利用,则可摆脱上述困境。
本发明融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于一体,可减少占地面积;功能菌的空间分布相对固定,有利于微生态优化;分段供氧,可满足生物反应对氧的需要,强化短程硝化作用;反应液自循环,硝化与脱氮交替进行,可避免亚硝酸盐积累所致的生物毒性,也可克服基质比例调控难题,提高容积脱氮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段供氧自循环脱氮反应器。
分段供氧自循环脱氮反应器本体设有布水区、反应区、分离区和循环区;具体结构包括排泥管、水流混合分布室、回流液输入口、进水管、进气管、曝气头、填料支架、多孔填料、回流管、导流器、调节阀、回流液输出口、集气室斜板、集气室、集气室顶板、集气室排气口、沉淀室底板兼上导流板、释气室、沉淀室、浮渣排放管、出水管、出水槽、溢流堰、纵隔板;
布水区位于反应器本体下部,分为布水渐扩段和布水圆筒段,布水区设有水流混合室,水流混合室底部设有排泥管,布水流混合室中部设有回流液输入口,水流混合室上部设有进水管;
反应区位于反应器本体中部,由模块I、模块II和模块III依次垂直串联构成分段供氧联合反应系统,模块I下部、模块II下部I和模块III下部分别设有曝气头并与进气管相连,模块I上部、模块II上部I和模块III上部分别设有装填料支架,在装填料支架内装填有多孔填料;
分离区位于反应器本体上部,由分离小圆筒段、分离渐扩段、分离大圆筒段组成,
在分离小圆筒段和分离渐扩段设有集气室,
集气室上部设有斜板和顶板,顶板上设有集气室排气口兼反应区混合液上流口,集气室下部与斜板端部相对应处设有集气室导流器,
分离大圆筒段设有释气室和沉淀室,
释气室由分离大圆筒段内壁、纵隔板、沉淀室底板、集气室斜板和顶板围成,释气室上部设浮渣排放管,
集气室斜板和沉淀室底板之间的狭缝构成上升混合液的回流通道;
沉淀室由分离渐扩段内壁、分离大圆筒段内壁、纵隔板和沉淀室底板围成,沉淀室纵隔板上设溢流堰和出水槽,出水槽底部设出水管;
循环区位于反应器本体外部,由回流液输出口、回流管、回流液输入口和回流调节阀组成,回流液输出口设在分离渐扩段下端外壁上,回流液输入口设在布水渐扩段中部外壁上,回流调节阀设在回流管上。
所述的布水区、反应区和分离区的高度之比为1:2.5~3.5:1.0~1.2。
所述的布水渐扩段外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55°,布水渐扩段与布水圆筒段高度之比为1~2:1,布水渐扩段上下横截面积之比为2~4:1。
所述的模块I下部、模块II下部I和模块III下部分别设有供氧室,模块I上部、模块II上部I和模块III上部分别设有填料室,供氧室与填料室高度之比为1:1.5~2.5。
所述的分离渐扩段的上下横截面积之比为2~4:1,集气室、释气室和沉淀室的体积之比为1:1.5~2.5:2.5~3.5。
所述的导流器是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55°的两块斜板,导流器的斜板、斜板和顶板的投影面积之比为1:1~1.5:1;斜板和导流器之间的狭缝面积与分离小圆筒段的横截面积与之比为5~10:1;分离小圆筒段的横截面积与集气室排气口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6~6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3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