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7904.4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宋永端;陈晨;沈涛;李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光纤 激光 切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切割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为:从高功率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光纤耦合传输到激光光束变换光学系统,光束经过整形聚焦后进入激光加工头。根据用途不同(切割、焊接、熔覆)旋转不同的激光加工头,配用不同的材料进给系统(高压气体、送丝机、送粉器)。激光加工头装于六自由度机器人本体手臂末端。激光加工头的运动轨迹和激光加工参数是由机器人数字控制系统提供指令进行的。激光加工头的运动轨迹和激光加工参数是由机器人数字控制系统提供指令进行的。先由激光加工操作人员在机器人示教盒上进行示教编程或在计算机上进行离线编程。然后由材料进给系统将材料(高压气体、金属丝、金属粉末)与激光同步输入到激光加工头,高功率激光与进给材料同步作用完成加工任务。机器视觉系统对加工区检测,检测信号反馈至机器人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加工过程的适时控制。
目前,单个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示教盒1、机器人控制柜2、PC机3、纤维激光器4、光纤光电耦合器5、多自由度机器人6、机械臂7、传输光纤8、机器视觉系统9、激光加工工作台10、激光加工头11、激光转变光导系统12、光纤耦合头13、材料进给系统(粉末进给设备)14和材料进给系统(高压气体)15。而目前的多工业机器人同时作业时,存在相互干涉和定位不精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规避协作中的相互干涉和定位不精确问题的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包括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机器人控制柜、计算机控制中枢、龙门框架、全局三目视觉定位装置、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激光切割头、CCD图像传感器、工件装夹装置、水冷系统和气缸;
所述激光切割头包括激光束准直单元、激光束聚焦单元、水接入口、气接入口和辅助气体喷嘴;
所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内的发光二极管与双包层光纤的一端连接,双包层光纤的另一端接入激光切割头的顶部;所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内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泵浦光经双包层光纤输出并经过激光切割头顶部的激光束准直单元和聚焦单元后形成切割用的激光光束;
所述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为多个并倒挂在龙门框架的顶部,工件装夹装置位于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下方,激光切割头被夹持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末端的手部上,所述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手部由机器人控制柜控制;所述机器人控制柜与示教盒和∕或计算机通讯;
所述全局三目视觉定位装置由三个摄像机组成,在龙门框架的两个侧面门板和顶板上分别安装一个摄像机,摄像机对工件装夹装置上的整个加工区域进行全局扫描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计算机控制中枢,由计算机控制中枢发出调整指令,控制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六自由度方向运动;在各个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腕部安装实时监控手部激光切割头的切割动作的CCD图像传感器;
所述水冷系统通过水管分别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激光切割头的水接入口连接,气缸与激光切割头的气接入口连接。
本发明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是基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光纤耦合传输技术,利用多个工业机器人分别夹持激光切割头,辅以两级视觉定位系统,实现大尺寸工件高速激光切割的成套生产装备,系统自带一套由全局三目视觉定位装置和多个CCD图像传感器组成的两级视觉定位系统,结合计算机给每个机器人分配切割任务,实现其精确定位和干涉避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个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示教盒; 2—机器人控制柜; 3—PC机; 4—纤维激光器; 5—光纤光电耦合器; 6—多自由度机器人; 7—机械臂; 8—传输光纤; 9—机器视觉系统; 10—激光加工工作台; 11—激光加工头; 12—激光转变光导系统; 13—光纤耦合头; 14—材料进给系统(粉末进给设备); 15—材料进给系统(高压气体)。
图2为本发明的多机器人光纤激光切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功率光纤激光器; 2—机器人控制柜; 3—计算机控制中枢; 4—龙门框架; 5—全局三目视觉定位装置; 6—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 7—激光切割头; 8—CCD图像传感器; 9—工件装夹装置; 10—水冷系统; 11—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7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同步方法及基站、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