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2622.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琴;马兆荣;乔旭斌;冯活蔚;刘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直径 三通 压力 混凝土 水管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管道的设计方法,具体涉及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属于核电站建筑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以及核电站在国内的推广建设,核电站采用的机组容量越来越大,对循环冷却水的用水量要求越大,使得核电站采用的循环水压力水管直径增大,从原来的内径3.2m已增加为4.4m,内水压力增加至600kpa,水管埋深增大为地下十几米。
由于现有预制混凝土管或PCCP管的制造技术限制,不能满足国内核电站大直径循环水管的埋深和内水压力要求,国内核电站大直径的循环供水管普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管,该混凝土管截面型式为内圆外方。在混凝土支管和母管以及母管与母管之间经常会有几条管道交叉相通的情况,对于预制混凝土三通供水管或金属三通供水管,三通交叉管为常见的常规接头型式,而对于现浇制作的内圆外方钢筋混凝土断面,三条管道交叉位置的设计异常复杂,目前还没有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设计方法,且现在管道内径还未能达到4.4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还没有大直径现浇混凝土三通供水管的设计方法,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简便的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设计方法,使三通供水管的结构性能更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结构数据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选取若干个不同位置的切割点对三维模型进行剖析,得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内部结构,该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交汇处内壁呈蝶形;
2)根据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在多种不同状态下的边界条件,选取出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运行工况;
3)采用有限元程序分析步骤2)中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三通供水管运行工况,获得供水三通供水管的应力分布,得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外形;
4)结合步骤1)的三维模型和步骤3)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进行配筋,配筋采用标准截面配筋和局部加固的方式;
5)根据步骤3)所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外形和步骤4)所述钢筋布置结果,得到核电站现浇大直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整体设计方案;
6)根据步骤5)所述整体设计方案现场配筋和进行混凝土浇注,制作得到核电站现浇大直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配筋采用的标准截面配筋和局部加固方法,具体如下:
1)标准截面段配筋
标准截面段配筋是对截面呈内圆外方的直线段即标准段进行配筋,首先对三维模型的直线段剖切,得到垂直于水流方向截面和顺水流方向截面的形状;然后根据步骤3中获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取该截面位置的正应力及剪应力,并进行积分,获得该截面的弯矩、剪力及轴力,选取步骤2)中各工况下获得的该截面最不利的内力效应组合;最后通过梁、柱截面配筋公式获得截面配筋,获得所有标准段的配筋,包括顺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内外层受力钢筋;
2)三通交汇处配筋
根据步骤1)分析得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交汇处内壁呈蝶形,其表面的应力及内力分布不规则,此处配筋采用局部加固的方式,首先对交汇段进行剖切,得到垂直于水流方向截面和顺水流方向截面的形状;然后根据步骤2)提取该截面的正应力值,区分压应力和拉应力,对拉应力区进行积分,获得拉力值,并按该拉力值全部由该方向的钢筋承受的原则计算钢筋截面面积;最后按主供水管中心线对称原则和步骤1)得到的蝶形内壁形状,进行加固段钢筋布置;在标准截面段与交汇段相交叉位置,采用标准截面段钢筋和局部加固段钢筋叠加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在各种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包括内水压力、基本荷载和内水温度变化,所述各种状态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在正常运行状态、水击状态以及试验状态;所述试验状态最大内水压力是正常运行状态的1.5倍;所述基本荷载包括地面活荷载、外部土水压力和结构自重,处于试验状态时,仅需要考虑结构自重和内水压力以及外部施工荷载;所述内水温度变化是指由于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壁较厚,在外部地下水与内部管道循环水温差条件下产生的温度荷载,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选择相应的温差折减。
进一步地:所述内水温度变化在承载力极限状态,开机瞬间温差不折减;在正常使用状态,正常稳定运行后通过混凝土管温度传导分析获得折减数据进行折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2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