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2622.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琴;马兆荣;乔旭斌;冯活蔚;刘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直径 三通 压力 混凝土 水管 制作方法 | ||
1.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的结构数据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选取若干个不同位置的切割点对三维模型进行剖析,得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的内部结构,该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交汇处内壁呈蝶形;
2)根据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在多种不同状态下的边界条件,选取出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运行工况;
3)采用有限元程序分析步骤2)中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三通供水管运行工况,获得供水三通供水管的应力分布,得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的外形;
4)结合步骤1)的三维模型和步骤3)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进行配筋,配筋采用标准截面配筋和局部加固的方式;
5)根据步骤3)所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外形和步骤4)所述钢筋布置结果,得到核电站现浇大直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整体设计方案;
6)根据步骤5)所述整体设计方案现场配筋和进行混凝土浇注,制作得到核电站现浇大直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配筋采用的标准截面配筋和局部加固方法,具体如下:
1)标准截面段配筋
标准截面段配筋是对截面呈内圆外方的直线段即标准段进行配筋,首先对三维模型的直线段剖切,得到垂直于水流方向截面和顺水流方向截面的形状;然后根据步骤3中获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取该截面位置的正应力及剪应力,并进行积分,获得该截面的弯矩、剪力及轴力,选取步骤2)中各工况下获得的该截面最不利的内力效应组合;最后通过梁、柱截面配筋公式获得截面配筋,获得所有标准段的配筋,包括顺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内外层受力钢筋;
2)三通交汇处配筋
根据步骤1)分析得到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交汇处内壁呈蝶形,其表面的应力及内力分布不规则,此处配筋采用局部加固的方式,首先对交汇段进行剖切,得到垂直于水流方向截面和顺水流方向截面的形状;然后根据步骤2)提取该截面的正应力值,区分压应力和拉应力,对拉应力区进行积分,获得拉力值,并按该拉力值全部由该方向的钢筋承受的原则计算钢筋截面面积;最后按主供水管中心线对称原则和步骤1)得到的蝶形内壁形状,进行加固段钢筋布置;在标准截面段与交汇段相交叉位置,采用标准截面段钢筋和局部加固段钢筋叠加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在各种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包括内水压力、基本荷载和内水温度变化,所述各种状态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在正常运行状态、水击状态以及试验状态;所述试验状态最大内水压力是正常运行状态的1.5倍;所述基本荷载包括地面活荷载、外部土水压力和结构自重,处于试验状态时,仅需要考虑结构自重和内水压力以及外部施工荷载;所述内水温度变化是指由于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壁较厚,在外部地下水与内部管道循环水温差条件下产生的温度荷载,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选择相应的温差折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温度变化在承载力极限状态,开机瞬间温差不折减;在正常使用状态,正常稳定运行后通过混凝土管温度传导分析获得折减数据进行折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核电站大直径现浇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选取出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三通压力混凝土供水管(1)运行工况,包括以下五种工况:
工况1,运行状态:夏季开机运行时刻,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工况2,运行状态:夏季开机运行7天后,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工况3,运行状态:水击工况,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工况4,运行状态:冬季设计低水温时开机运行,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工况5,运行状态:压水试验,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26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