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0020.6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晃;易海波;冯铁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佳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曾云腾 |
地址: | 5238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体积较小、噪音较小且省电的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回转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洁面仪、按摩器、汽车等领域,传统的回转装置一般采用齿轮结构进行传动,体积较大,噪音较大,而且比较耗电,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噪音小,且省电的回转装置。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装置,包括基座与电机,还包括一连杆与转盘,所述连杆上设有作为旋转基点的基转部及第一滑槽,所述基转部枢接在基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转体,所述转体的顶部设有一L型臂手,所述L型臂手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电机驱动L型臂手并带动连杆左右摆动;所述转盘的中心枢接在基座上,所述转盘的边缘铰接所述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转盘设于基转部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第一滑槽边上设有一第一凸柱,所述转盘的边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凸柱穿设于第二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边缘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匹配穿设于第一滑槽内远离L型臂手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为凸轮或圆盘。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基座远离电机的另一端与基转部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托座,所述托座开设有活动空间,所述连杆穿过所述活动空间,所述托座与转盘的中心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转盘分别设于基转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基转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电机与转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连杆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远离连杆的一侧上设有传动杆与清洁刷,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刷。
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在连杆上设有作为旋转基点的基转部及第一滑槽,将基转部枢接在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转体,转体的顶部设有一L型臂手,L型臂手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当电机转动时将驱动L型臂手并带动连杆左右摆动;转盘的中心枢接在基座上,转盘的边缘铰接连杆,故连杆的左右摆动将带动转盘做左右旋动的动作,通过连杆与转盘的结构,使产品的体积更小,方便携带,且工作时噪音较小,省电,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回转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座、电机与连杆的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回转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回转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基座,11、托座,111、活动空间,112、凸块,12、卡口,13、卡柱,20、电机,21、转体,211、L型臂手,30、连杆,31、基转部,32、第一滑槽,33、第一凸柱,34、第二凸柱,40、转盘,41、第二滑槽,50、传动杆60、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回转装置,包括基座10、电机20、一连杆30与转盘40。所述转盘40远离连杆30的一侧上设有传动杆50与清洁刷60,所述传动杆50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刷60。电机20驱动连 杆30,连杆30带动转盘40,转盘40带动清洁刷60来回往复旋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所述连杆30上设有作为旋转基点的基转部31及第一滑槽32,所述基转部31枢接在基座10上。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转体21,电机20的输出轴转动将驱动转体21旋转。所述转体21的顶部设有一L型臂手211,所述L型臂手211呈L形状,L型臂手211的下横杆连接转体21,L型臂手211的立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32内。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转动驱动L型臂手211旋转并带动连杆30来回往复左右摆动,L型臂手211的立杆可于第一滑槽32内来回滑动。所述转盘40的中心枢接在基座10上,所述转盘40的边缘铰接所述连杆30,连杆30来的回往复转动将带动转盘40左右旋动。
本装置包括电机20和转盘40设在基转部31的同侧,和电机20与转盘40分别设于基转部31的两侧两种情况。
实施例一,所述电机20与转盘40设于基转部31的同侧。设计成这种结构,有利于使产品结构更紧凑,实现产品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佳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佳塑胶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0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式格栅用牵引链轮
- 下一篇:一种牵引线稳定装置